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25 1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5 16:27
可以分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是诗的语言,可以从某个词,某个字里找剖析点。
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知否”是一个切入点,表明这是暮春时节,又一夜风雨,海棠花必定是委地无人收,所以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这两个反问的“知否”读来清新。“绿肥红瘦”是另一个切入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的万紫千红。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然后是诗的背景,可以从诗人所在时代,所处情景分析。
还拿此诗作例,诗人当时独居,正是伤春惜春之时,自然更易多愁善感。看似写花,实写自己青春易逝,不复青春。
最后是心理分析。
依旧是这首词。诗人惜花,她为什么惜,这惜又是怎样通过词表现出来的,都是切入点。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其实只要读懂了诗,会出了意,便不需一点分析的技巧,自然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