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一百多年前的皇室就已经开始用“地暖”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11 14: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1 14:50
在 科技 不断发展的当今,每当数九寒天、冰天雪地之时,我们有暖气、空调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取暖。
然而在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那么百年前住在圆明园里的帝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
当年,满清崛起于关外,统治者们身为北方游牧民族,常年在苦寒之地生活。因此对于防寒取暖这一项生活技能十分有经验。
他们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并且,火道还直通殿内的榻下,形成“暖炕”与“暖阁”。
当然,偌大的宫殿中,仅仅有“火墙”是不够的。在室内地面下砌筑火道,将烧火的炕口同样设于殿外,这样一来,在室外的炕口燃烧木炭,热气就会顺着火道传到室内的地面,与如今北方一些寒冷地区还在烧的“炕”是同样的原理。
这种取暖方式散热面积大,热量分布均匀,也没有烟灰的困扰。极大减少了火灾发生概率的同时,还无味无烟。
道光皇帝还曾专门写过一首诗,详细描述了地炕结构:
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
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
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
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
然而,在我们已经不断感叹古人何其智慧时,这些取暖设备在圆明园又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如园遗址考古中出土的粉彩瓷砖,就是当年用来取暖的建筑构件之一,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的小孔。出土时在里面还发现了沙子,是为起保温的作用。
清朝对于彩瓷史的贡献非常大,从康熙时期起步,到了雍正十三年时就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而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阶段。
瓷砖上的粉彩绘画五彩斑斓,一花一草栩栩如生,至今还保持着非常艳丽的色彩。当年,皇家正值春秋鼎盛之时,银粮富足,皇室们已经将生活情趣发挥到了极致。
在如园遗址发掘出的粉彩地砖有的部分表面呈黑色,这是因为被火灼烧过的缘故。
如今看来,除了要感叹前人的匠心独运,更是被当时工艺文化的高超程度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