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国音的音位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3 16: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4 01:31
深入剖析了1913年至1931年间《校改国音字典》中的注音拼音体系,我们揭示了这套方案与老国音的紧密联系,以及它对新国音音值分布的独特影响。普通话的韵母结构,以元音、介音和韵尾的组合为核心,其中,oe在入声韵中常读作[ə],而在鼻音尾中可能省略。值得注意的是,老国音音系中存在一些未被完全记录的元音,例如yo和io,它们缺少明确的韵尾标记。
《校改国音字典》在简化注音过程中,牺牲了部分音位对立性,例如io的使用。开韵尾和唇音规则独具特色,而《字典》中的oe在开口呼字中发音为[ə],且不包含介音。历史变迁中,音位系统内的开尾-元音-鼻韵尾形成了一种连续统,元音和鼻音之间存在对立关系。
对立性主要通过韵尾进行区分,如i-a-e和u-a-o。尽管存在低-中元音的模糊对立,但没有明确的oe或中元音对立。在开韵尾的e-o对立中,实际表现得更为中和,可以分析为archiphoneme [oe],通过e {_i}和o {_u}来表示。普通话元音韵尾在发音上近似于[e~ə~ɤ] {_i}和[o~ɤ~ə] {_u},或更具体地,如[e̽]和[ɤ̹],反映了元音系统演变的痕迹。er的处理相对简单,视作无韵腹的/r/,而舌尖元音则被视为「空韵」。
元音对立的演变中,虽有争议,但ei和ou的e-o对立得以保留,而er则单独作为/r/韵尾处理。至于无韵母的空韵,尽管存在讨论,但不影响er的儿化分析。例如,无声母的空韵音节silence,在儿化过程中,北京话和南京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i介音的消失上。
从拼音设计的角度来看,尽管在开韵尾中[ə]可能需要特别的符号标识,但将其归类为e并无大碍,这与空韵的书写选择相契合。对于历史的回望,我们不禁怀念起ian-ien对立,扬州话中这一特征得到了保留,犹如一曲古老音韵的悠扬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