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3 14: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4 04:02
公元1736年,乾隆即位,他也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热衷于书籍编纂的大型工程,可是前面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巨著,他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爱读书的乾隆还是找到了学术空白,他认为类书虽然方便检索,但是书籍内容分散,不如一套丛书更加方便。编纂一套包含所有著作的丛书也是空前的文治大功,于是《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就在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启动了。
《四库全书》的编纂全部采用坚实的开化纸和太史连纸,抄写《四库全书》的书手,每天所攥写的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每天书写1000字,得银两钱五分,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在七八两之间,与中等品级的*俸禄相当。
编书,经济硬实力的支撑当然重要,但是文化软实力也更不可缺。在全书编写的第二年时,乾隆意识到这样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光靠宫里的书是不够的,于是下令让各省巡抚进献书籍。乾隆虽然喜欢标榜汉文化,但是本人却对满汉之分特别敏感。随着各省进献图书来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也在愈演愈烈的进行着,市面上不合时宜的书找不到了,而民间进献的藏书,若干年后也未曾返回,也不知道是烧掉了还是丢失了。
至于收藏到《四库全书》中的典籍,还需要再过滤一番。如:胡虏、匈奴等不和谐词语,在修书人的注意下就自动被屏蔽了;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变成了“壮志饥餐飞禽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不过,幸运的是,这些作品靠着民间不同于官方的渠道流传了下来。
根据历史学的研究,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总共销毁书籍达3000多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书籍相当。乾隆既通过编著《四库全书》来体现自己的文治武功,又将民间不合时宜的书籍收缴销毁,并通过*加强思想控制,不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妙招!你们认为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