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学习生活周记四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4:08
只有一篇
一、“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的优越性与课堂中不容易掌控的问题
1、与传统教学法比较
灌输式教学法:老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下去,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启发式教学法: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质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一定的发挥。
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老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方面的主体,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可以让学生的疑问充分释放出来。
2、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的优越性:
(1)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3)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学生的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3、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的课堂中不容易掌控的问题:
(1)有时候不容易完成预期的教学目的。如:
在一次初中数学课上,*问同学:“(-3)×(-4)=?”经过短暂的思考,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微笑着让表现踊跃的张昊回答。但见张昊自信地说:“(-3)×(-4)=9!”伴随着一阵哄笑声,张昊继续说:“老师你看!这是数轴,这是0,0的左边三个单位是-3,右边三个单位是+3,右边六个单位是+6,右边9个单位是+9。既然是(-3)×(-4),-3在这儿!”他指着数轴接着说:“既然乘以-4,就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四次:-3到0一次,0到3二次,3到6三次,6到9四次。因此,(-3)×(-4)=9!”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怎么看这个‘张昊问题’?”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是围绕着“张昊问题”而展开的。经过各种争论、辩护、反证,最终揭开了为什么“(-3)×(-4)=9”是错误的,但人人都赞赏张昊追求真正的数学理解的可贵。这段小插曲备课时无论如何是意想不到的,可算是偶发事件,但又不可回避。
(2)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动的力量,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二、“自主合作学习教学”需要因材施教
1、因学生学习的能力而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类学生,大部分内容适合自主合作学习
(1)有较强的数学自学能力,主动预习,并带着问题上课
(2)课堂上多做、多思、多答、多问、多论,思维活跃
(3)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勇于挑战,积极参加各级竞赛活动。
第二类学生,部分内容适合自主合作学习,有潜力逐步扩大学习内容
(1)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能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2)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答问,敢于质疑,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3)能适当进行整理和归纳知识。
第三类学生,大部分内容不适合自主合作学习
(1)课上认真听讲
(2)课后能完成作业
(3)对于老师补充的不同类型检测题,能认真完成。
2、因教材内容不同而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整节课的内容都适合自主合作学习,如:
典型课例1“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搜集整理资料的阅读教学课,整节课都适合自主合作学习教学;
课例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由于学生对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已有深刻认识,学生课前具有阅读本节课的能力,因此,整节课都适合自主合作学习教学。
(2)一节课的部分内容适合自主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主要时机抓住下列三个节点:
①在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②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释放出来,共同解决问题;
③在思维的兴奋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走向深入。如:
课例3“对数的概念”,当学生已掌握了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以后,可以利用刚学的知识探究出“对数的性质”。因此,让学生自己探究,再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成果,符合“在思维的兴奋处开展小组合作”的规则。
课例4“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第一个小组合作点:“底数为什么要大于0且不等于1”符合“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的规则。第二个小组合作点:“从函数的图象和函数表达式两个方面分别探究出指数函数的性质”符合“在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的规则。
(3)有些内容,整节课更适合启发式教学。
3、历史上几个著名教育家的教学观
(1)孔子(前551~前47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史上从不告诉学生观点和怎样做的教师和学者
(3)玻尔——史上最爱在学生面前装“糊涂”的教师和学者,哥本哈根学派掌门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生中有10人获得诺贝尔奖。
三、“自主合作学习教学”需要编写好高质量的“导学案”及相应“教案”
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案。结合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因材施教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紧扣教材重难点,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通过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根据“好中差”的学生的需求设计,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有了导学案,老师应该准备相应的教学预案,在课堂中才能从容应对,才能有高效的课堂。
四、“自主合作学习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1、 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每个人都必须对小组有所贡献,每个人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全组成员所必须的。为此,在班级管理方面,在建立一套完整制度,激励组员将个人的进步同小组的进步*在一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通过小组的竞争促进个人的进步,通过个人的进步保证小组的竞争力,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如:现在高二21班)
2、独立、自主的“先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合作学习,交流研讨就是空的、无效的。许多课堂上的沉默不语、问题质量不高、成员之间不能形成共同研讨话题,都是与这有关。一般地,学生课前的先学,要求自行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60%左右,剩下复杂的、思维层次较高的问题,才是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重点。
如果只是课中一段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则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之前,应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教师一提出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少了独立思考这一前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未启动,因而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尤其是一些中、差生则更是“交流”的旁观者。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前, 应根据合作的任务,先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见解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可避免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内优等生唱独角戏,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的现象,进而增强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强组内的凝聚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3、有合作学习价值的问题才进行合作学习。不管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交流讨论,有些问题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也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口头语,这种合作是无效的。凡是要求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或个人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完整的得出答案,需要发挥小组力量进行讨论、完善的,这样的问题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五、一点希望
希望课堂教学少点灌输式,多一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