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16)知足还是餍(yan)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9 08:52
2018年9月26日读书分享第16天
《孔子如来》——(16)知足还是餍(yan)足
鲁国和卫国是春秋时期两个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国家,良序善政,时见迭出,君子贤人代代不绝。
《论语.子路》里记载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这是孔子夸奖公子荆对待财富的心态。公子荆的财富状况有三次变化:始有,少有,富有,但他的快乐是一直的,他在家庭财富的每一阶段都很知足,不贪婪,不奢求,在有限的财富中感受到满足和幸福。下一阶段没来之时,不奢求,下一阶段既来之时,不拒绝。
这就是知足常乐。
但这个“知足”的“知”,不光是我们常说的“懂得”的意思,还有感知的意思。
因为快乐不是源于对快乐道理的理性认知,而是来自对快乐生活的感性体会。
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并不能真就因此而快乐。
快乐在于:我们的心灵能否在有限中感知无限?在单薄中感知丰富?在匮乏中感知充足?
一句话,能否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知幸福?
我们有感知色彩的视觉,感知声音的听觉,感知滋味的味觉。我们还有一种感知幸福的知觉——“足觉”,一种满足的感觉。
失去了味觉,就不能感知滋味。失去了听觉,就不能感知音乐。失去了视觉,就不能感知色彩,而失去了足觉,就不能感知幸福。
“足觉”,让我们感知人间的温暖,感知世界的诗意。拥有“足觉”,才是“知足”。
对于幸福来说,“知足”比“餍足”(吃饱、饱足,满足)更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