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4 03: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3:51
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阐述了水利水电建设对气候、水质、库区地质、生物、土壤等环境因素以及库区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加强法律约束,落实环保责任,通过加强环评论证,优化环保方案,并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污染扰民,建立补偿机制等措施,尽量减低生态负效应,加快水利水电建设合理有序开发。
1. 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建设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我国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开发水利的国家,至今仍有战国时期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继续使用中。长期以来,水电工程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现代水利工程还发挥着保障城市供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作用,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水利工程与环境的效应关系,证实水利工程在调蓄洪峰、改善气候、保障灌溉、休闲旅游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2. 全面分析水利水电建设与环境因素变化之间的关联性
大型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改变河道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持久和累积效应。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效益和风险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单一将生态环境变化看作负效应并不符合水利兴利除弊的目的,需将运行产生的综合效益看作正效应,相关污染隐患看作负效应,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关联度定量分析,评估计算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值,对容易引发环境负效应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环节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主动恢复和改善环境生态,减轻或消除建设对环境产生的生态负效应。
3.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减低生态负效应的对策措施
(1)增强法律约束、强化*管理责任。制定国家“大水利”总体开发规划,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强化*监督管理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全过程。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制,保障水电项目科学施工。
(2)强化环评权威、坚持环保方案优先。在规划论证水电工程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流域土地利用、生态恢复、流量适应性管理等需求,尽量减轻大坝对流域生态影响。优选对河流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小的环保施工方案。
(3)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型技术。在项目规划、勘测与施工中,研发推广先进防尘防噪施工设备,优选有利当地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和多孔护坡结构等新型施工技术。应用先进施工管理技术,实施综合治污管理,减少“三废”排放量。
(4)落实施工监管、严格生产防护措施。对施工“三废”采取无害技术处理,保障再利用。减少施工“三废”污染。对施工弃渣进行有序堆放或用于造田、修路。
(5)建设规划一体、保障附属工程同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轻水库淤积。增加流域环境保护的附属工程与设备。利用闸坝调节水量,保证下游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
(6)建立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补偿保护。设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落实被占耕地补偿开垦,受保护珍稀物种、珍稀植被迁地保护措施。探索在水电企业年度效益中确立移民补助分配制度。
(7)加强*引导、营造开发有利环境。借助权威媒体,及时回应民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信息公开与危机公关。改进和消除隐患,减轻民众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4. 结语
我们既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快水电开发,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又要借鉴发达国家防范自然灾害的成功管理经验,聚焦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加强科学规划与施工管理。通过主动恢复和改善生态,减少水电工程对环境生态的负效应,强化自主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推动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同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