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5 1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5:48
战死(共59位)(始自征方腊)
1、云里金刚 宋万(战死于润州)
2、没面目 焦挺(战死于润州)
3、九尾龟 陶宗旺(战死于润州)
4、百胜将 韩滔(战死于常州)
5、天目将 彭玘(战死于常州)
6、白面郎君 郑天寿(战死于宣州)
7、操刀鬼 曹正(战死于宣州)
8、活闪婆 王定六(战死于宣州)
9、丑郡马 宣赞(战死于苏州)
10、金眼彪 施恩(战死于常熟)
11、独火星 孔亮(战死于昆山)
12、井木犴 郝思文(战死于杭州)
13、金*将 徐宁(伤于杭州,后死于秀州)
14、浪里白条 张顺(战死于杭州)
15、小霸王 周通(战死于独松关)
16、没羽箭 张清(战死于独松关)
17、双*将 董平(战死于独松关)
18、花项虎 龚旺(战死于德清)
19、插翅虎 雷横(战死于德清)
20、急先锋索超(战死于杭州)
21、火眼狻猊 邓飞(战死于杭州)
22、赤发鬼 刘唐(战死于杭州)
23、丧门神 鲍旭(战死于杭州)
24、通臂猿 侯健(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25、金毛犬 段景住(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26、立地太岁 阮小二(战死于乌龙岭)
27、玉幡竿 孟康(战死于乌龙岭)
28、两头蛇 解珍(战死于乌龙岭)
29、双尾蝎 解宝(战死于乌龙岭)
30、矮脚虎王英(战死于睦州)
31、一丈青 扈三娘(战死于睦州)
32、飞天大圣 李衮(战死于睦州)
33、八臂哪吒 项充(战死于睦州)
34、铁笛仙 马麟(战死于乌龙岭)
35、锦毛虎 燕顺(战死于乌龙岭)
36、赛仁贵 郭盛(战死于乌龙岭)
37、小温侯 吕方(战死于乌龙岭)
38、九纹龙 史进(战死于昱岭关)
39、拼命三郎 石秀(战死于昱岭关)
40、跳涧虎 陈达(战死于昱岭关)
41、打虎将 李忠(战死于昱岭关)
42、白花蛇 杨春(战死于昱岭关)
43、病大虫薛永(战死于昱岭关)
44、摩云金翅 欧鹏(战死于歙州)
45、菜园子 张青(战死于歙州)
46、中箭虎 丁得孙(死于歙州)
47、圣水将军 单廷珪(战死于歙州)
48、神火将军 魏定国(战死于歙州)
49、青眼虎 李云(战死于歙州)
50、石将军 石勇(战死于歙州)
51、霹雳火秦明(战死于青溪)
52、险道神 郁保四(战死于青溪)
53、母夜叉 孙二娘(战死于青溪)
54、出林龙邹渊(战死于青溪)
55、摸着天 杜迁(战死于青溪)
56、催命判官 李立(死于青溪)
57、金钱豹子 汤隆(死于青溪)
58、铁臂膊蔡福(死于青溪)
59、短命二郎 阮小五(死于青溪)
朝廷任用(共9位)
60、玉臂匠 金大坚(御前听用,后任职于内府御宝监)
61、紫髯伯 皇甫端(御前听用,后任御马监大使)
62、圣手书生 萧让(受职于蔡太师府)
63、铁叫子 乐和(王都尉府中使令)
64、神医 安道全(调御前听用)
65、镇三山 黄信(仍任青州)
66、病尉迟 孙立(仍任登州)
67、小尉迟 孙新(随兄回登州任用)
68、轰天雷 凌振(仍受火药局御营任用)
病逝(共13位)
69、青面兽 杨志(患病,寄留丹徒,后病逝)
70、船火儿张横(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71、没遮拦 穆弘(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72、毛头星 孔明(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73、旱地忽律 朱贵(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74、锦豹子 杨林(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痊愈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75、白日鼠 白胜(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76、笑面虎朱富(看视病人,后病逝于杭州)
77、豹子头 林冲(病逝于杭州)
78、病关索 杨雄(病逝于杭州)
79、鼓上蚤 时迁(病逝于杭州)
80、大刀 关胜(饮醉酒坠马,后病逝于北京大名府)
81、铁扇子 宋清(患病在家,不详)
返乡、出海(共15位)
82、小遮拦 穆春(看视病人,后返乡为民)
83、浪子 燕青(出走于杭州)
84、混江龙 李俊(诈病于苏州,后出海,为暹罗国之主)
85、出洞蛟 童威(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6、翻江蜃 童猛(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7、神行太保 戴宗(终老于泰安州岳庙)
88、活阎罗 阮小七(终老于石碣村)
89、小旋风 柴进(辞官务农)
90、扑天雕 李应(返乡)
91、鬼脸儿 杜兴(伴李应返乡)
92、母大虫 顾大嫂(随夫回登州)
93、独角龙 邹润(辞官返乡)
94、一枝花 蔡庆(返乡为民)
95、铁面孔目 裴宣(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96、神算子 蒋敬(返乡为民)
毒毙(共3位)
97、玉麒麟 卢俊义(被毒毙于淮河)
98、呼保义 宋江(被毒毙于楚州)
99、黑旋风 李逵(被毒毙死于润州)
自缢(共2位)
100、智多星 吴用(自缢于宋江墓前)
101、小李广 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
出家(共5位)
102、入云龙 公孙胜(出家)
103、神机军师 朱武(投公孙胜出家)
104、混世魔王 樊瑞(投公孙胜出家)
105、花和尚 鲁智深(坐化于杭州)
106、行者 武松(出家并终老于杭州) (历史上是杀了奸臣蔡鋆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抗金(共2位)
107、双鞭 呼延灼(后抗金阵亡)
108、美髯公 朱仝(后立战功)
l
扩展资料:
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小说取材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书名由来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一种说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