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5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3:24
中国北极的瑰宝:黄河站,一段意想不到的科学探索之旅在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科学明珠——中国北极黄河站,它是我国在北极的唯一科学考察站,其诞生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斯瓦尔巴群岛,被巴伦支海、格陵兰海与北冰洋环抱,自几百年前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起,就成为了极地探险家们的热衷之地。新奥尔松,这个小小的半岛,见证了人类对北极点的无数次英勇挑战,从荷兰探险家的首次踏足,到20世纪初美国人、挪威人和意大利人的空中突破,它承载了无数历史的瞬间。
1991年,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在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请下,参与了一次跨越国界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这次经历不仅开启了中国民间对北极的考察之路,也为政府级别的考察奠定了基础。高登义在《北极指南》中意外发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那是一个对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文件,1925年,中国由段祺瑞代表在条约上签字,尽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并非出于自愿,但条约赋予了中国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开展科学活动的权利。
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赋予了缔约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在群岛内开展多种活动的权利,尤其是科学考察。这一发现促使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积极推动,最终在2001年,挪威驻华大使馆发出了邀请。2004年7月28日,历经数年筹备,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建成,成为中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继长城站和中山站后的第三个极地研究基地。
黄河站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混凝土结构小楼,尽管曾是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但经过中国方面的改造,如今已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的科研基地。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内,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和储藏室一应俱全,楼顶的五个小“阁楼”则是光学观测平台的所在地,这里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设施,彰显了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
黄河站的建成不仅是中国在极地科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科学家们对未知世界不懈探索的象征。它的存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北极环境的理解,也预示着中国在全球科学合作中的崭新角色和贡献。如今,黄河站继续屹立在北风凛冽的新奥尔松,成为中国在北极的一座永恒的科学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