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红楼梦》怎样写"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6 06: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6 07:07
历史背景相比
1、天启、万历年间的明代社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物质条件充盈,中上层生活侈糜,加上王学后劲恣肆,知识人士有较大的精神空间,于是谈“情”说“性”成为时尚。《牡丹亭》畅意地写情和欲、爱情和婚姻合一的男女之情,是顺理成章之事,大家均不以之为异。
2、生活在乾隆统治时期的清中叶的曹雪芹,则没有汤显祖那样的精神条件。清朝文化*的严酷超过历史上朝代。所以曹雪芹只好写情和欲、情爱和*、爱情和婚姻相分离的男女情事,写被压抑的爱情。
赋予内涵
1、《牡丹亭》里写的爱情,仅仅只是当事人自己的个人事情,只写了爱情的本身,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环境联系不大。
2、《红楼梦》里,宝黛的爱情却与贾府的衰亡史息息相关,互为因果。曹雪芹把对爱情生活的描写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爱情更深刻的社会内涵。
爱情类型
1、《牡丹亭》写“情”的难能之处,是写出了男女之间的“至情”,所谓“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产生是以才子佳人加个性解放为基础的。
2、《红楼梦》则写出了男女情事的诸种复杂型态,有“情情”,有“情不情”,甚至包括因“情”而生成的“ 恨”。 曹雪芹则打破了男才女貌、一见钟情的俗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在长期相处,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宝黛的爱情更注重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爱情也就更符合人的理解的需要。在爱情进行过程中,宝黛并不需要借助于*的维系,却仍可以达到生死相随的程度。
爱情结局
1、《牡丹》所写之情是美丽、圆融而又比较容易舒解之情。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爱情和婚姻,是合一的,而不是分离的。这是《牡丹亭》写男女之情的最大特点。 结局由于受到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牡丹亭》满足人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好愿望,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个团圆结局。
2、《红楼梦》则完全不如是。《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是真爱,爱得如醉如痴,但就是不能结合,镜花水月,咫尺天涯。他摈弃了以往戏曲小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让相爱的两个人,一个为情而死,一个为情而遁入空门,以悲剧来结束整个故事,这比起大团圆结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