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14: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6 17:33
革新之路:MXene到超薄TiN纳米网的电催化转换,点亮锂硫电池的高效未来
二维非层状材料(2DNLMs)以其独特的表面活性和晶格扭曲,引领着催化与电催化领域的前沿探索。然而,其可控合成一直是挑战。本文突破这一瓶颈,通过创新的纳米限制拓扑化学转化技术,成功构建了一种超薄的碳包覆氮化钛纳米网(TiN NM@C),其卓越性能解决了锂硫电池(LSBs)中电催化性能的瓶颈问题。
TiN NM@C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超薄二维结构,均匀分布的孔隙赋予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快速的电荷传输路径,从而展现出卓越的电催化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电催化剂显著提升了LSBs的倍率性能,例如,在10 C时,其表现高达304 mAh g-1,远超过采用嵌入碳纳米片(TiN NPs@C)作为基础的TiN纳米颗粒。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在高硫负载(7.3 mg cm2)和高电流密度(6.1 mA cm2)的条件下,这种电极仍能保持5.6 mAh cm2的高峰面积容量,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
图1揭示了这一转化过程的巧妙路径:从Ti3C2Tx@PDA纳米片出发,经过精心设计的热处理步骤,最终形成超薄TiN NM@C。XRD、SEM、TEM以及HRTEM和HAADF-STEM图像展示了其精细结构和特性,展示了纳米限制拓扑化学转化策略的精确控制。
从MXene到TiN纳米网的合成工艺在图3中逐步呈现,PDA的使用不仅抑制了Ti3C2Tx的聚集,还为二维空间内超薄TiN的生长提供了限制。关键的热处理参数,如氨气的加载时间和氨化温度,对于纳米网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调控,超薄TiN NM@C的优越性能得以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TiN NM@C作为LSB的电催化剂,其在不同速率下的充放电曲线显示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在4℃下,高硫负载的电池在长时间循环中仍能保持稳定的容量,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持久性。此外,通过对比TiN NM@C和TiN NPs@C,TiN NM@C的优越性能无疑使其在TMN电催化剂中脱颖而出。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开创了一种便捷且可控的合成方法,为2DNLMs电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超薄TiN NM@C的电催化性能在锂硫电池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快速充电和高效能量存储技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未来,这一研究将助力能源存储领域的创新,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