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06: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09:43
由于测区民采破坏,原始异常受到扩散污染,造成局部地段异常值偏高,为了消除污染对背景值的影响,所以在1:1万土壤测量数据统计处理过程中,采用逐步剔除法进行多次迭代替换,同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本区Au背景值为2.37×10-9,异常下限为6×10-9;Ag背景值为0.072×10-6,异常下限为0.12×10-6;As背景值为23.44×10-6,异常下限为62.31×10-6;Hg背景值为64.02×10-6,异常下限为107.74×10-6;Bi背景值为0.579×10-6,异常下限为1.187×10-6(图4-4、图4-5)。
这里仅描述Au异常,依据6×10-9、12×10-9和48×10-9三个浓度带(外带、中带、内带)勾绘等含量异常线,共圈出金异常22个,编号为AP1-AP22。单个异常的长度一般为100~数千米,宽度数十米至数百米,异常含量一般为6×10-9~48×10-9,个别达300×10-9~400×10-9,极个别达10 840×10-9,异常多呈NW向条带状分布,浓集中心比较明显。
经查证,区内金异常由多处金矿体引起,如AP1异常,该异常呈以豪岗岭为中心呈NNW向延伸的条带状,宽1km,长2.4km,异常强度较高,最高值为10840×10-9,分带明显,具有多个浓集中心(内带),狭长的内带处在Tr1、Tr2、Tr3、Tr4、Tr5矿化破碎带上,且和这些矿化破碎带走向、宽度基本一致,已经证实是由破碎带内的金矿体引起。
将测区土壤测量结果同地质情况结合起来分析可知,区内金异常沿Tr1、Tr2、Tr3、Tr4和Tr5等NNW向控矿构造破碎带分布,异常由金矿体引起。还有一些异常沿区域性NE向断裂带(志留系与白垩系接触带)呈NNW向展布,应该是由该断裂带的次一级NNW向断裂中的矿(化)体及石英脉所引起(图4-5)。
金4次趋势图(图版Ⅳ-2)清楚地表明,金异常在整个测区中沿NNW向构造破碎带呈带状或透镜状分布,并以志留系陀烈组高值区和三叠纪尖峰岭花岗岩体低值区相依出现。豪岗岭背斜轴迹呈NNW向,核部构造裂隙发育,东翼主要被白垩纪地层覆盖,西翼为志留系陀烈组,沿豪岗岭背斜核部呈NNW向的金元素高值区与已发现的金矿体相吻合,西南部志留系陀烈组中呈NNW向的金元素高值区也发现了新的金矿体,说明西南部志留系陀烈组老地层为找矿前景较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