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为什么容不下郭德纲了,大家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谁也不干涉谁,不是挺好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3:3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29
您好!为什么老郭不容于主流相声界的原因:
如果德云社不能够盈利,资金短缺、入不敷出,早早解散了事,“有关部门”还会让这些文艺院团下海吗?就算会,也绝不会这么早、这么快。但现在有个德云社在那大挣其钱,这说明曲艺在民间大有市场。于是文艺院团下海,自己养活自己也就顺利成章了。恐怕那些“艺术家”早已料到这个结果,所以才大力打击老郭。老郭的德云社要是真给封了,也就没有参照对象了。而“艺术家”们就可以继续捧着铁饭碗吃饭了。
郭德纲对相声行业的影响:
郭德纲招人不待见,肯定有原因的,就是老郭火了对别人有影响,到底影响了什么?这得先说说相声的现状,甭听多少人说相声危机,但凡有点名气的相声演员都没闲着,活的都挺滋润的,侯耀文去世,大家都看到了,都有演出,一时凑不齐,等了好几天。可见相声危机,说相声的并不危机,眼前真正的危机是老郭给带来的,别人都有正经的国家文艺团体的身份,走点穴,挣点钱挺好的,老郭是自己挑班走码头,玩意儿不够一卖就得饿肚子,所以他得取悦观众,不象别人,是观众就合演员。老郭给得多、舍得下本钱,不惜力气,一个行业有这么一位,别人的日子自然不好过,老郭要是个商人的话,这事就很好理解了,垄断利润被搅和黄了,能不遭人恨吗?但竞争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反正我看现在别的相声演员在台上的表现是好多了,这点我们应该念老郭的好,有的演员不是没能耐,就是不愿意费力气,急着赶场。
为什么冒出了个郭德纲?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高度计划经济的格局形成了,人人都有组织,都有隶属关系,真正的市民阶层消失了,相声也只能“计划”着来,有人将建国后的相声分为讽刺的歌颂的等等,其实,现在看,其共同的特征用如今时髦的词汇就是“主旋律”相声,就是按“计划”的需要和规矩“生产”出来的相声,这当然碍不照演员什么事,是社会的原因。从改革开放起,到2000年市民阶层逐渐有形成了,现在已经是主导了,也就有了象老郭这样真正靠衣食父母吃饭的演员(相声比影视还是晚了一步),原来的相声就是和老郭现在的状况一样,但“主旋律”几十年之后,老郭反而成了另类。但是,老郭走的路子绝对是方向,是趋势,谁也挡不住,冒出了个郭德纲只是让这种事早来了几年。在下斗胆妄言:马季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主旋律)的结束;侯耀文之死标志着一种努力(原*下对相声的拯救)的最终失败。
郭德纲让同行紧张。
这决不是说大话,放狂言,老郭挑班在京城红了以后,票房猛增,几千元一张门票,甭说现在的演员,就是当年的侯大师也达不到,“人比人气死人”,一点不假,你能不紧张吗?特别是在相声界已经扬名立腕的,偷偷以艺术家自诩的,能不急吗?票房是最客观的,一个后生晚辈能让相声火起来,能拿那么大的份儿(相当于出场费吧),还别说钱,脸往哪儿搁呀!大伙可以瞪着眼想,崩管名头有多大,真正有票房的号召力、能挑头牌唱大轴的,别人傍着你能吃饭的有几个?周末相声俱乐部在北京和德云社打擂台,从天津请来了李伯祥,没有李大白话蛋你就不行,原来的北京相声圈的腕儿们,谁认李伯祥呀?老头60多了,前后台耍老爷子一人,丢不丢人呀,创办俱乐部的几位腕们,你们倒是攒底呀!这都是老郭闹的,他就好比是放在名贵沙丁鱼中的一条鲶鱼,大家本来可以体面地安乐死,鲶鱼这么一折腾,都得跟着忙活,现在得费劲活下来!
郭德纲的相声有害吗?
现在评论老郭的相声什么三俗呀,没品位呀等等,影响很大,似乎老郭的相声就是“害虫”,以至喜欢老郭相声的一些钢丝们也顶不住了,时不时的为老郭辩几句,或者引为小遗憾,其实呢,别人的就不俗吗?品味就高吗?这都是借题发挥,,老郭的段子当然可以不断地加工完善,这还用得着说吗?说老郭相声有害的不是指个,是说:老郭使的“活”忒大,包袱抖的“邪行”,坏了行里的规矩。这层意思有人表达出来了,但不多,也没说明白。这是句实话,原来一个包袱拉长了使,中间加点作料,就是一个段子,老郭倒好,一个返场,比人家一个大段抖得还多,台上是连番儿抖,让你台下笑不过来,不是看电视相声——等着笑,这不是邪行吗?同行出这么一位,谁受的了,不是对行业有害是什么?我说这话绝没有“反讽”的意思,一个行业就会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既能团结一致对外,保护同行,也能团结一致对内,针对出头露脸的,保护落后,这是基本特征,少不得会形成各种各样不成文的规矩,上升到行业文化道德的高度就叫“义气”,维持同行都有碗饭吃,“少费力气,多拿钱”是行业保护的重要功能之一!前些年练气功的里边出了个司马南,同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为什么恨他?因为他坏了规矩,你原来是行里的,知道那么多的内幕,你不干不要紧,别满世界嚷嚷呀!窗户纸捅破了,我们怎么办?老郭没有出相声圈,但“活”使的大,放在同行里,不也是“害”吗?
郭德纲为什么显得“落单”?
老郭在相声圈里,很少和别的大腕门一起演出,除了*带他出去几次外,再没别的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自己支锅造饭自己吃,显得有些个“落单”,不少好心人以为是老郭个性太强,不容人,或者干脆说老郭人缘不好,我认为都没说到点子上,说话要有根据,老郭的个性、人缘怎么样,外人谁能知道的?演员在台前我们看的是他的艺术,但台后还有很多学问,老郭红了以后,票房飚升,观众认头,挑梁唱头牌,这样就很难再和别的腕儿合作了,只能自己为主,前辈来了是捧场,同辈、晚辈来了是“傍角儿”、“跨刀”。道理很简单,比如剧场方想组织一次相声名家专场的商业演出,请了许多名家,也请了老郭,你说怎么排演出顺序,让他攒底,前辈们、腕大的不干,让他开场、中间、压轴(倒二),他演完了观众“起堂”(大批离场)怎么办,别人怎么接?弄不好就会砸喽。电视台都很少敢现场直播,舞台剧场直接面对观众,全凭台上见,什么都可能发生。所以名家合作虽然观众很期待,但很难组织,一般是庆祝、公益想演出的居多,大家互相谦让(腕大的少卖点,多提携后进),皆大欢喜的那种,真正的商业演出很少。
老郭现在有些“落单”,正常现象,可以多参加一些同行组织的公益性演出,老郭现在有点“警外不警内”,不是玩意儿不够,是份儿不够,再过几年就好了,自然规律!
郭德纲能救得了相声吗?
说救相声,先得说相声是不是需要救?也就是有没有危机?危机在那里?开头我就说过,相声有危机,但说相声的人没有危机,这就是头一桩危机。相声的现状和前途,门内人比谁都清楚,但都不愿意说明了。比如有人说是继承和发展的都不够的问题;有的说是没有好作品的问题;有的干脆不承认有危机;还有的拿现在的相声从业人数和解放前比。常见到记者、主持人们,拿着话筒对着说相声的演员问: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相声呀?很搞笑!
相声的危机除了从业人员没有紧迫感外的危机,第二桩危机更大,即使全国的相声演员都努力,也改变不了,这就是新型传媒的冲击。相声离不开观众和剧场,但在剧场说相声太费劲了,即使在剧场红起来的演员,也很难在剧场坚持住,远不如干别的来的快,相声演员很吃功夫,转行也就很容易,口才、现场控制能力放在文艺圈里,那都是一流的,一转行就能省力气,还多挣钱,这个*太大了。如果真到了老郭说的靠影视来补贴相声的地步,相声就真难了!一个行业需要奉献,但不能靠捐助,跑龙套的也能吃饱,这个行业才算是正常。
第三桩危机是传艺的难题,舞台上的东西,学问小了干不了,学问大了用不上;既讲天份,有要功夫;既要诚心,又要悟性,还得练幼功,培养、成材的途径很特殊。艺校的*已经不行了,手把徒弟,谁舍得呀?九年义务教育出来,已经17、18了。大鼓等曲艺中的小门最后都是因为没有人学,最终消失的。
传统艺术的传承问题很难解决,最有效的,出人才最快的是大班带小班,*总提调,师兄拉师弟,请名师任教,就是演出团体带学员的方式,一边演一边学,当年的京剧著名科班富连成就是如此,老郭的做法颇有点富连成的意思(巧的是都在广和楼演出,可惜要拆了),老郭这件事要能坚持十年,甭管别的,对相声来说,功德无量!
面对这三宗危机,大家都能看到老郭在奋斗,并且我认为路子方向是对的,救得了救不了?相声以后是什么样?还有很多变数。
说了不少了,“郭德纲为什么遭同行恨”的话题,就此打住。怎么就不遭同行“恨”了呢?并且都很“爱”他?我说不了,但我很乐观,会有那么一天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30
应该说,郭德纲把相声界又带入了一个新的*,古老的艺术,有了新的生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30
木秀于林孙必催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31
为什么这么说呢?感觉郭德纲还有他的团队们在相声界还是很有地位的呀,同时,相声演员的地位由市场由观众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