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劝说艺术 高中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3 17: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3:14
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中,弱小的郑国被晋秦两国的军队层层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到秦营作说客。他知道,秦郑本无尖锐的矛盾冲突,秦国此举,无非想趁机捞些好处。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三位将军协防郑国,结果晋军也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的三寸口舌竟然抵得上郑国举国之兵,劝说别人有技巧。
其实烛之武劝说的焦点在于论证角度的转变。“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他站在秦伯的立场上,分析指出秦国劳师千里的不利因素,又从亡郑晋势则厚而秦势则薄等方面,刺中秦穆公劳师袭远、利人害己的下怀,为解除郑国之围收到了神奇的劝说效果。在生活中,为了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常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身处地反映对方的感受,改变对方的观点。你如果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和价值取向,你越是站在对方的位置上,使自己等同于他,你的说服力就越强。亡郑,秦有百害而无一利;舍郑,秦有百利而无一害。秦伯越是聪明,越会听从烛之武的劝说,果然,秦国不仅退了兵,而且还留下了三员大将帮助郑守国,对自己有利的事,谁不乐意做呢?如果对方为一个投资项目犹豫,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换作我,也会拿不定主意。”这样尊重对方的感情,别人就会让你谈看法,出主意,你的话反而会引起对方的重视。
2.申明利害,晓之以理,迫使对方做出抉择。劝说前,要了解对方的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在《陈情表》中,李密应朝廷之命做官,则祖母无人供养,孝心难尽;辞不就职,又遭朝廷责备,甚至有性命之忧。他通过“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分析自己的两难处境,晓之以理,申明利害,稍有头脑的人自会做出明确选择,而李密供养老人颐养天年的目的自然得到满足,因此高超的语言艺术往往左右对方的最终选择。
3.摆出典型有力的论据,易于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仅在感情上尊重对方还不够,还必须摆出典型有力的证据,才能真正博得对方的肯定和认可。如果有两个人向对方陈述一件事,别人提供个人的看法,,你提供的是明确的事实,你就会增加说服力,因为引用权威的论据更能消除对方的先入之见。因此,要说服别人,必须杜绝空洞说教,应该学会旁征博引,引用典型有力的论据。
总之,赢得赞同并不是神秘的天赋,面对通情达理之人,只要掌握一些辩论技巧和灵活的应对能力,我们会达到开口说服别人的目的,以增强自己言谈的说服力。
对秦
亡郑(表面)——无利,有小害
对秦
舍郑——无害,有小利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对秦
亡郑(深入)——将有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