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2 08: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16:52
捍卫者宋卫平的十年风雨路 宋卫平,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浙江绍兴嵊县人。 1982年,宋卫平从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 1982年至1987年在杭州舟山党校做老师,给党政干部上历史课。 1987年,因为一些言论与当时环境有所牴触*“下岗”离开该党校,到珠海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主要负责编制内部刊物,从文员一直干到一把手。 1994年,宋卫平从珠海回杭州,当时身无分文。借了15万元,开始投资房地产,后来又向朋友借了300万元来投标项目和买地。 1995年一年,宋卫平在杭州开发了丹桂花园、金桂花园、银桂花园、丹桂公寓、月桂花园等项目,初步奠定了绿城在浙江的品牌房产地位。 1998年1月15日宋卫平着手组建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 当选2003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400富人榜第93名;2004胡润百富榜第61名;2007胡润百富榜第65名。 2001年12月,一场“足坛扫黑”行动,让名不见经传的宋卫平和他的绿城地产一举成名。 2011年11月,一则“被破产”流言,让宋卫平和绿城走到危城之缘。 十年前后,一样的宋卫平,不一样的境遇。前者涉足球坛,后者深陷楼市,均为多事之秋;前者与黑幕斗争,后者为企业守城,都是捍卫者的姿态。宋卫平的十年路,起伏有间,凹凸并存。 与十年前的反黑斗士相比,如今的宋卫平颇有几分落寞的悲壮。 绿城变围城 2011年11月1日深夜,向来不缺少热闹的微博又起波澜,一则关于“绿城已申请破产”的消息迅速传开,随即引来网络热议。 几个小时之后,人们看到了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的回应。 凌晨4点多钟,宋卫平挑灯看剑,挥洒千字,写出一篇题为《从绿城被破产说起》的文章,在绿城集团官方网站公开发布。 “深夜发文,意在感谢诸位,也向大家报告,绿城目前一切尚好。”宋卫平说。 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宋卫平最近公开照片上的样子:两鬓微霜、若有所思。这样的一副神情样貌,似乎最适合这样的焦灼之刻。 宋卫平称“绿城被破产”是个冷幽默。“我笑,也颇为无奈。”与十年前的反黑斗士相比,如今白发深思的宋卫平颇有几分落寞的悲壮。 “对于企业来说,命运只有两个字,生、死,无他。我们所能探讨的,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找出一条活路,穿越寒冬。”宋卫平说。 同宋卫平一样悲壮的绿城,在最近几个月里,遭遇了十年来最强劲的一次围城。从被海航收购,到被银监会调查,再到“被破产”,绿城集团一直处于各种流言的漩涡中。 宋卫平写于凌晨的千字文很快成为热门转载。这位历史专业出身的企业家,在文章中表露出的唏嘘悲情,被拿来反复揣度,业界或非业界都饶有兴致地参与到“挺绿”和“倒绿”中来。 网络间的热议持续升温,而宋卫平的“意兴阑珊”却如同这个深秋,早已提前而至。 此前的9月,宋卫平接受了某南方刊物的采访,该刊物记者描述宋卫平“头发比以前白了很多,略显疲态”。文章中呈现的场景是:一杯加满冰块的可乐和一支万宝路香烟作为道具,宋卫平的台词是:“假如真的无路可走,那就直接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 降价是绿城萦绕不去的关键词,因为这个词在宋卫平的绿城战略里,向来是拒不采纳的下下之策。此前不久,宋卫平还曾公开表示“不会直接降价”。倏忽之间,形势逆转,宋卫平不但说出“绿城要降价就要降到底”,而且还表示“卖完以后我不做房产商了”。 从原本拒不降价到看似悲壮放手,宋卫平由反黑斗士起树立的强硬形象开始反转。 对于宋卫平来说,同为捍卫者,但与足球黑幕的斗争和如今地产界的守城完全不同,相似的只是变数二字。变数将宋卫平推至动荡的大背景下,所不同的是其扮演的角色。 跟激进另类的宋卫平一样,绿城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地产公司,它时而狂飙突进,时而危机四伏。根据绿城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销售面积和合同销售金额均创下今年以来次新低。10月份比9月份销售量上升18%,因为这部分增长主要来源于绿城目前有2/5的楼盘都不在限购区域内。 “在此*深秋,绿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里的风向标。”宋卫平说。 宋卫平面临的*深秋,正在极大撼动着他的绿城。 “对绿城而言,这些谣传听来虽令我们有些不适,但却也令我们觉得,此刻有必要跳出自身视野,看看整个行业的生存境遇……秋日天凉,并非只笼罩一城一池。”宋卫平如是说。 就在宋卫平发文回应“被破产”传闻的当天,他来到中泰基地为绿城俱乐部球队督训。他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表明,绿城和宋卫平不曾改变。 然而,变数已经势不可挡。 “常常一夜无眠”的宋卫平如何度过这个难熬的深秋,将是最近媒体和公众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绿城之路犹如宋卫平钟爱的绿茵赛场,胜负起伏就在一线之间。 真正的“冲浪者” 在2011年楼市深秋还没来到之前,属于宋卫平的地产之路如同*冲浪。 一向以高杠杆、高负债的财务扩张手法闻名业内的绿城公司,可以在多年前的宋卫平身上找到渊源。 1977年,20岁的宋卫平在浙江美术地毯厂织手工地毯。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很多人因此改变命运,宋卫平也坐上了这条时代之船。同年夏天,他考上了杭州大学历史系。 历史系学生宋卫平不是那种喜欢钻研故纸堆的人,正相反,他的思想激进到一度成为校园里的意见领袖。大学四年里,宋卫平办报纸、开讲座,敢想敢言,满腔抱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舟山地委党校教历史,兼任体育老师。 当时的舟山是处于浙江偏僻地区的平静海岛,但这挡不住宋卫平的意气风发,他办了张报纸,取名为《冲浪》。 不久之后,宋卫平离开海岛,去真正地冲浪了。 1994年,宋卫平从珠海回杭州,当时他身无分文,竟借了15万元投资当时还是新鲜名词的房地产,在一片几乎荒芜的湿地上开始了他的地产之路。因对项目品质的追求,宋卫平和他的浙江绿城房地产公司逐渐在业界崭露头角。1999年,绿城开发了九溪玫瑰园别墅,并由此奠定了绿城在高端房地产领域的地位。 宋卫平的高品质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在2009年的一次投资见面会上,宋卫平再度表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在做好产品的同时顺便赚点钱而已。” 除此之外,绿城地产的成功,很大方面是建立在到位的管理和服务上。绿城创立的园区生活服务体系曾作为唯一的企业项目荣膺“2007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宋卫平称自己的产业有两个半,一个是地产,一个是教育,多出来的半个是指足球。早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宋卫平就瞄准了足球。 据说,宋卫平本人就是个超级球迷,况且经商之前还担任过体育老师。他自称31岁之前,可以在足球场踢满全场。1998年,40岁的宋卫平虽踢不了全场,但拿出了宏伟的足球计划——成立仅三年的绿城,拿出1000多万元成立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在当时看来,宋卫平此举很疯狂。 2001年,宋卫平对绿城俱乐部的总投入为8500万元,这是他当年总赢利的2/3。正是在这一年,宋卫平卷入足坛扫黑行动中,并因其敢说敢言成为“反黑斗士”。 反黑之后,宋卫平和浙江绿城全国皆知,绿城公司的社会公信力急速提升。2002年,宋卫平开始全面向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发。在此之后,宋卫平不愿再以“打黑斗士”的形象出现,因此极力回避媒体,从“炮筒”变成了“沉默派”,而经历反黑行动得以名声大振的绿城也已是今非昔比。 2004年,绿城的销售额已达46亿元,开发的项目已遍布全国,第一次有了直*业界老大万科的气势。2009年,绿城房地产的销售业绩超过了530亿元。然而到2011年9月,绿城的销售收入为270亿元,仅为年初计划的一半。 绿城之路犹如宋卫平钟爱的绿茵赛场,胜负起伏就在一线之间,但他应该会相信绿城和赛场一样,不到终场就无法预知结局。 宋卫平在11月2日凌晨发文说:“今日今时,绿城的难处,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难处。但绿城一直在奋力前行,也希望整个行业可以渡过难关。” 对足球下了血本的宋卫平曾经有一句名言:“阳光总会照射到我们身上,中国足球终有健康的那一天。”——如今面对绿城危局,宋卫平或许也会在心底发出相似的希望。 这一次,宋卫平和他的绿城是否还会如同2008年那样全身而退? 偏执与坚持 11月19日,2011中国休闲地产高峰论坛上,战略专家王志纲说喜欢宋卫平的偏执。 宋卫平的长相看上去不属于偏执的那类人,但他偏偏就是例外。 有人说,宋卫平的成功是个“异数”——因为他的另类偏执。 对于品质的专注,恐怕是宋卫平最大的偏执。 绿城的毛利率在行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在打造产品时往往不惜下血本。在绿城集团,一个项目赚钱赚少了不会被“撤掉”,但质量出了问题肯定会被“拿下”。在宋卫平看来,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据说,绿城集团的项目负责*都害怕宋卫平亲临现场,因为“他总能看出不足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项目的房子造好了,外立面的石材也都挂起来了,但宋卫平来了一看,发现墙面的石材色差有点不均,结果他下令将整面墙敲掉重来。 宋卫平对桂花情有独钟,绿城项目有很多以桂为名,如丹桂花园、金桂花园等。“桂花是一种有形的东西,但它的香味是无形的。在房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有形的界定,对无形的境界也应该有所理想和追求,这也许就是绿城的追求。”宋卫平这样说道。 有一种说法称宋卫平是地产业“品质教父”,还有人把他喻为业界“乔布斯”。他的偏执、对品质近乎极限的追求,让绿城成为行业中在产品上最难以超越的公司。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曾经发出这样的反问:“没有绿城的长三角,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会是什么样的?” 宋卫平对产品的苛刻和偏执,使他成为公司里的“暴君”。据说,有位绿城的项目经理因两次回答不上宋卫平的问题,被当场免职。虽然宋卫平公认“人很好”,但是“脾气很坏”。 宋卫平很喜欢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但他常被称作是杨过,原因是他更具备后者的孤傲和冷清。 据一位熟知他的业内人士叙述,宋卫平“似乎缺乏平衡感,他不会妥协,总是选择一种激烈的方式去表达”。最著名的例子是2009年炮轰万科。 言语的炮筒和行动的执拗,是宋卫平身上的著名标签。除了下血本办足球俱乐部,还包括如下事件:上世纪90年代初,宋卫平认为应该修建一条沪杭高速公路,于是整天蹲在从杭州到上海的多个路段计算来往车辆,回来后夜以继日撰写出厚厚的可行性报告;宋卫平在全国各地捐建了13所学校,还建造了五星级宾馆级别的医院,专门为绿城员工和家属开放…… “他跟别的老板是不一样的。”弟弟宋立平这样评价自己的哥哥。 在业内人士看来,气场强大的宋卫平甚至改变了浙江地产界的语言风格,比如他常用的词语“人文”、“理想主义”、“品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词语,就成了很多浙江地产商的口头禅。 偏执的宋卫平有个公认的缺点,就是喜欢“赌”、喜欢激进。正因如此,绿城的财务策略“杠杆率一直较高”。早在2008年发生的那次*就曾使绿城陷入濒临“破产”。宋卫平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到,等2008年这场危机过了,就“不再这么激进,要稳健一点”。( 励志人物 sun )然而,度过危机之后的绿城在2009年又掀起新一轮的高速扩张。 这一次,宋卫平又来到了新的*节点,绿城是否还会如同2008年那样全身而退?这不但是业界的疑问,也是宋卫平对自己的。 时间闪回到更早一点的2011年9月某日,当媒体问道:“2009年要向万科看齐的目标还在吗?”宋卫平的回答既无力又悲壮:“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做一点,没有能力的时候少做一点,环境好的时候多做一点,环境不好的时候,要壮士断臂,也只能壮士断臂了。” 然而,在11月2日的千字文中,宋卫平仍是那个坚持理想的人——偏执依然。 “绿城仍然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为城市创造美丽……我们依然以绿城三万员工为后盾,不论明天风景如何,都鼓足干劲,做最有耐心、最努力、最持续的坚持。”宋卫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