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考作文好不好?为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3 08: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48
不好。不知你说的是语文还是全科,总之不好。作文它考得是什么?表达能力吧。其它能力还要考查。
譬如《高考* 科考试说明》中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体现在7个方面。
1.再认或再现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记忆能力。
2.理解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内容及其意义。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理解能力。
3.比较事物的异同。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比较能力。
4.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有关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分析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它属于高层次的能力。
5.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判断*是非、理论是非,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批判思维的能力。
6.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综合评价能力。
7.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表述能力。
不知你学不学*。
高考*七种能力要求例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http://www.jxlx.cn/jylw/xklw/zz/200602/2172.asp
高考*命题中所谓的能力要求,主要是根据*学科的固有特性和高考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高考* 科考试说明》中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体现在7个方面。因此,我们在高考备考时,就必须明确这七种能力要求的确切含义,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考生的能力。 1.再认或再现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记忆能力。在考试中,考生的记忆能力表现为能按照题目的要求把大脑贮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再现知识),并用题目所给内容进行核对(再认知识),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记忆能力属低层次 的能力要求,却是形成高层次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个基础不扎实将会从根本上妨碍考生整体能力的养成。从97年高考*中可以发现,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科高考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份量。当然,这里强 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核,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语言,而要掌握其精神实质:不要孤立地学习教材的各个知识点,而要抓住其内在联系;不要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记忆能力测试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例〕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A.商品的供求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部门对商品价格的制定和调整 这是1997年高考*第17题,正确答案是C项。考生只要再现价格决定于价值,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就较容易推断出价格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理解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内容及其意义。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理解能力。它主要是指在再认或再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和推理的能力。一般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的知识,或将已知的知识的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为另 一种表述形式。如“国家管理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等。第二层次是解释,即不仅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价格——价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 产率——价值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层次是跨越知识本身去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如我国一般每年9、10月份召开党代会,次年2、3月份召开人代会、政协会,在人代会上,*部门要向 大会作工作报告,这说明了什么?显然需要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及中国*党、全国*、*相互关系等有关知识去推理。 理解能力既是考生能力结构的基础之一,又是考生将记忆能力转化为高层次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从实践中看,能不能养成高层次能力,主要看其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切。在高考中,这种能力在“不定项选择”中体 现得较多。 〔例〕下列表述,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这是1995年高考*试卷第29题,正确答案为A、C项。这道题要考查考生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理解。如果直接用陈述性的文字来解释矛盾特殊性并以此来设置相应的选项,那么,这道题的能力考核的要求就不再是考 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而转为考查再认或再现能力。各选项以中国成语典故的形式出现,使得考生所熟悉的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发生了转换,这就需要考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
3.比较事物的异同。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比较能力。在考试中,比较能力直接地表现为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放在一起,指出它们的异同,但这些事物都是考生熟知的。比较是一种科学方法,它的适用范围是一切具有可比性的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比较。可比较现象,也可比较本质,而且它往往是同记忆、理解、应用等能力要求结合在一起的。考生在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比较方法并配以不同的观点就能逐步养成高层次 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主要表现在 ①民主和政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②多数人享有民主代替了少数人享有民主 ③*规定了公民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 ④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这是1994年高考*试题第11题,正确答案为C,此题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从*常识的角度比较社会主 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考生只有从民主的实质、民主建立的基础、民主的内容、民主的表现、民主的特点、民主的产生等进行全面的理解,才能对二者的不同进行全面的比较。
4.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有关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分析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它属于高层次的能力。观点和方法是统一的,每一种观 点作为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1)历史的观点适用于观察和分析一切历史现象和属于历史范畴的社会现象,作为方法就是在分析事物时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状,还要看到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地位及其作用 ,并作出评价。(2)阶级的观点适用于一切带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现象,作为方法就是在分析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其阶级本质。(3)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是最高层次的观点和方法,它有丰富的内涵和最广泛的适用范围 。目前在*科高考中经常使用的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例〕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 这是1995年高考*试卷第34题。解答这道辨析题,关键在于运用辩证的、历史的、阶级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理解国家的本质。否则,就难于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判断*是非、理论是非,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批判思维的能力。在考试中,考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首先表现为运用某一理论体系对具体问题所作的是非判断是否正确、适度,其次表现为对具体问题的错误所作的剖析和评价是否准确、恰当。 〔例〕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时,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 这是1996年高考*试题第34题。此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对这一认识加以判断正确与否,并分析 其理由。题目中的认识片面强调外因条件,忽视了内因的条件。所以,要求考生辨别和分析这一观点。
6.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综合评价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能确切地根据题目的要求把具体知识综合成有机整体,把握住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对题目所给的实际问题予以适当的评论。考生在运用综合评价 能力来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时,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科高考中这种能力属于最高层次的能力,一般在分析说明题中得到体现。 〔例〕某地有两家国有大型企业,其基本情况如表1: 附图{图} 注:A、B企业毗邻,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两家企业根据各自行政主管的指令,制定了投资发展计划,扩大生产范围。如果计划实现,若干年后将出现的情况如表2: 附图{图}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为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 此题是1997年*高考试题第39题。此题以论述题的形式,运用图表的形式,要求考生综合认识有关的经济现象,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此题能力要求涉及理解、比较、综合、评价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 解题所要运用的方法也较多,既涉及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也涉及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还涉及从具体到抽象等一系列方法。
7.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 这种能力简单地说是表述能力。在考试中,考生的表述能力表现为必须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 系实际,使用*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统一。它是考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外在(语言文字)表现,体现在对主观性命题的文字答案之中。 〔例〕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 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 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这是1997年*高考试题38题。此题答题时,首先要求考生紧扣“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其次,答 题中还要紧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答案要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从考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因没有紧扣“怎么样”而失分,有的因观点与材料不统一而失分,平均得分6分左右,显然偏低。 综上对七种能力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确*科高考对考生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应该体会到这七种能力不但相互区别,而且相互联系。七种能力由低至高递进,后种能力都包含或依赖前种能力。考生的*学科能 力就是这七种能力相互依赖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最后还应指出,关于*高考能力例析,只是根据高考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分别予以分析。实际高考能力的测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并不是每一类型试题或某一试题只测试某一种能力,往往是一个试题测试多 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训练与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48
什么语文素质..应试素质吧
高考只考作文当然对考生是个福音,假如其他题目能真正的体现所谓\"考生语文素质\"也就算了,关键它并不是这样,一切都是为了应试,完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49
高考语文要考察的是考生对语文总体水平的把握程度,如果只考作文,体现只是你个人的文笔水平,不能完全体现一个考生的总体理解能力,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正是基于这种对全篇的整体把握性来考考生的,所以也是必要的.只考作文因此太过片面,体现不出考生个人的整体语文素质.满意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49
不好!这样太片面,不能体现语文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5:50
上海只考阅读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