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20: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2:27
“实甫见知于花拖”出自徐渭《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典故: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
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因此男女主人公为崔莺莺和张生。
扩展资料: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
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2:27
“实甫见知于花拖”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在这一天,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
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这时候的孩子太小,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扩展资料:
典故,无论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还是古代人讲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著名的词句,都可以算“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的范畴大;寓言故事必须是虚构的故事,真实发生的事情不能算,但古代、现代虚构故事都可以,范畴小。
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是指为启发讲理而编造的故事(有的还是具备一定根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2:27
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 彼拾遗者, 一见而辄阻, 仅博得早朝诗几道而已。 馀俱悲歌慷慨, 苦不胜述。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2:33
徐渭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02:33
全句出自于明朝徐渭的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实甫即王实甫,元代科举以元曲取士,受人称赞的王实甫没有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