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12: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0 19:38
在1982年,Grimm等人首次报道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发现通过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IL-2在体外培养4-6天,能够诱导出一种非特异性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这种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能够有效地杀伤多种对CTL和NK细胞不敏感的肿瘤细胞。然而,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具有特定的表面标志,研究显示,它们的前体细胞可能源于NK细胞和T细胞。
临床应用方面,LAK细胞的重要性在1984年得到了显著提升。Rosenberg研究组在FDA的批准下,开始将IL-2与LAK细胞联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黑素瘤、肺癌和结肠癌。治疗中,LAK细胞的数量范围在0.6-18.4*1010,IL-2的用量在2.8*105-3.32*106U/kg。结果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甚至有1例黑素瘤患者实现了完全消退。1988年,该研究团队总结了22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16名患者肿瘤转移灶消失,26例患者的肿瘤消退超过50%。这种疗法对于转移性肾细胞癌、黑素瘤、结肠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患者的疗效尤为显著。
然而,由于IL-2的大剂量使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最常见且危险的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CLS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引发胸腹腔积液、肺间质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一并发症的机理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有关,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尽管存在这些风险,LAK细胞的临床应用仍然展示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