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音乐听赏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2:37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主要包括: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随音乐遐想的习惯,随音乐默唱旋律的习惯,听音乐自我陶醉、律动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教学中,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然后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逐渐培养学生良好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是由兴趣引发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这一转变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做到让学生对音乐欣赏感兴趣,爱学习,主动学习呢?经过实习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变学生为“老师”。让他们“当家做主”,逐步形成主人翁思想,同时是给他们加“担子”。让他们重视课堂,并且在准备中逐渐产生兴趣。同时,学生当老师,课堂气氛会更活跃,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要做到善于引导,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展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展示、小组对抗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意识。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1.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制,通过调动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探究,增强教学效果。降低教学难度的做法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情感,潜移默化地升华音乐主题,开启想象的空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将学生不能亲历的很多历史事件、艺术表演、民俗民风、地理图片等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表现出来,将会更直观和丰富多采。
3.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除了课堂内,在课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音乐,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师生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很有感触地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学生的行为,也影响教师的成就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坦诚相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教师的一切施教行为都要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绝不盲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教师要勇于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还可以让人如沐春风,强化教学效果,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首先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立“服务意识”,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其次要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才能真正体现主人的姿态。
总之,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的听众。音乐欣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师要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熟悉各类演出形式、乐器种类及其表现力,熟悉教学内容涉及的音乐作品并有独特的见解,通过各种形式趣味性地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学习,才能上出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聆听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