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5: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38
1、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209天除以30是6.9666,也就是说,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少了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就必须把这7个月补上。
3、中国的农历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4、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扩展资料:
采用“十九年七闰”的原因:
1、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
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2、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在其之后,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阳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39
因为每隔十九年阳历阴历就会是同一天。38年也会出现。每逢19或19倍岁数时,阳历和阴历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
1、阴历是根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来计算每个月有多少天的,理论上每个月的天数是29.5306天,再乘以12个月,可以得到一年只有354.3672天;另外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时间是365.2422天,也就是阳历天数,所以每一年阳历年都比阴历年多了10.875天,大约是11天,1而9年就少了209天。
2、209/30=6.9666,也就是在19年中,阳历年比阴历年多了大约7个月。所以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大,需要把这7个月补上,此时闰年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3、阴历中,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即19年要有7个闰月,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4、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每过19年或19的倍数时,阴阳历就会有机会出现在同一天。
扩展资料:
1、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2、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阴阳历依据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3、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格里历,为现行公历。基于一年有365.242199174日,而并非刚刚好的365 日,故每四年有一次闰年,即二月多了第二十九日。
4、经过四年一闰后,已修正为365.25,但仍有误差,故每一百年就会减一个闰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没有闰年,再修正后为365.24。最后每四百年加回一个闰年,即1600年、2000年、2400年等均有闰年,最后修正为365.2425。仍有0.0003误差,需要约3000年才会出现一天误差,所以已经很精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阳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39
人的生日阴阳历重合19年一次,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
阴历中每个月有多少天,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天,乘以12个月,一年只有354.3672天。
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算下来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约为11天,乘以19,19年就 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等于6.9666。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大概少了7个月的时间。要使农历和阳历差不多,必须把这相差的7个月补上。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对农历设置了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这样,19个阳历年的天数和19个农历年的天数就差不多一致了。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我们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会在同一天。
扩展资料:
闰年产生的根本原因:
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40
先从农历闰月的由来说起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40
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