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度的生态效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6: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46
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温度是对生物影响最为明显的环境因素之一。
1.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一般是在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大致在零下几度到50℃左右之间。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的三基点温度。当环境温度在最低和最适温度之间时,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代谢活动加强,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后,参与生理生化反应的酶系统受到影响,代谢活动受阻,势必影响到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生物将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生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也有很大差异。
2.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枣有效积温法则
温度与生物发育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反映在有效积温法则上。有效积温法则的主要含义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
K=N·(T-T0)
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有效积温法则不仅适用于植物,还可应用到昆虫和其他一些变温动物。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积温可作为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和预测农时的重要依据,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可能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以及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等。
3.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低温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低于一定数值,生物便会受害,这个数值称为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寒害和冻害两种。
寒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对喜温生物造成的伤害。植物寒害的主要原因有蛋白质合成受阻、碳水化合物减少和代谢紊乱等。冻害是指0℃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植物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会在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原生质因此而失水破损。极端低温对动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体液的冰冻和结晶,使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蛋白质脱水变性。昆虫等少数动物的体液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仍不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却。过冷却是动物避免低温的一种适应方式。
(2)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促使蛋白质凝固、脂类溶解,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积累。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主要是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造成缺氧、排泄功能失调和神经系统麻痹等。
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分布地区、物候的形成、休眠及形态行为等。
极端温度是*生物分布的最重要条件。高温*生物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光合呼吸平衡,其次是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能完成发育阶段。低温对生物分布的*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较小,常常是通过其他生态因子(如食物)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例如大多数植物春天发芽,夏季开花,秋天结实,冬季休眠。休眠对适应外界严酷环境有特殊意义。植物的休眠主要是种子的休眠。动物的休眠有冬眠和夏眠(夏蛰)。
植物对低温的形态适应表现在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对高温的适应表现在有些植物体具有密生的绒毛或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发亮的叶片能反射大部分光线,以及叶片垂直排列,减少吸光面积等。
动物对温度的形态适应表现在同类动物生长在较寒冷地区的比生长在温热地区的个体要大,个体大有利于保温,个体小有利于散热。
参考资料:百度资料库
什么是温度的生态效应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生物的三基点温度。当环境温度在最低和最适温度之间时,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代谢活动加强,从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后,参与生理生化反应的酶系统受到影响,代谢活动受阻,势必影响到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何为低气压试验
低气压试验是确定产品在低气压气候环境下储存、运输、使用的适用性,试验严酷程度取决于试验的温度、气压和时间;ISTA-3A中低气压振动试验的气压要求为:卡车运输绝对气压为70kPa(等效海拔高度约为3000m),飞机运输绝对气压为60kPa(等效海拔高度...
温度的生态效应与阳光的生态效应的区别
而温度则为植物提供适当的生存条件,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一定的积温,实质上是一定的温度为植物提供一定量的能量辅助植物完成其生理过程。所以,阳光一般是温度的前提,并且有更具体的功能(不同频段光波的作用),而温度是作为一个结果存在的,并且为植物提供生存和发育条件,这一点上与阳光的作用是一回事又...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非洲大耳狐耳廓比北极狐大B.冬眠...
A、非洲大耳狐生活在热带沙漠,耳廓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北极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耳朵非常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这是北极狐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这主要与它们生活地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B、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冬眠的蛇相互缠绕B.石莼分布于...
A、冬眠的蛇相互缠绕属于温度的影响,A错误;B、石莼分布于近海水的表层的原因是阳光,B正确;C、厄尔尼诺现象使某种生物冬季发情属于温度的影响,C错误;D、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原因是减少散热,属于温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B.
什么是温室生态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生物界很大部分个体或种群为躲避不良低温而蛰伏的环境,周围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冬眠的蛇相互缠绕B.石莼分布于...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水、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石莼分布于近海水的表层的原因是阳光,而其它选项均是温度引起的,因此...
植物对环境中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意见或建议
植物属于变温类型,植物体温度通常接近气温(或土温),并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有一滞后效应。生态系统内部的温度也有时空变化。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白天和夏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要低,夜晚和冬季相反;但昼夜及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温度变化缓和,随垂直高度的下降,变幅也下降;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林内...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冬眠的蛇相互缠绕 B.石莼分布于近...
C A项中的蛇是为了取暖才相互缠绕,B项的植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温度才生长在近海水的表面,D项的北极狐耳朵比较小是为了防止热量散失,故选择C
温室效应是什么?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在大气层的影响下,全球地表温度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值,大约在14摄氏度左右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下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概念,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太阳光能量较高,所以来自太阳的辐射就是短波辐射。而长波辐射能量比较低,这一般是物体在吸收了外界...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
其中ABD都是生物对不同温度环境的反应,包括在存活率、形态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适应.但C项则更像是一种温度差异在动物外观上的被动表现,一般来说在潮湿而温暖的地区,由于较高的湿度和温度能增强酶的活性提高代谢率,使皮肤中产生较多的黑色素,体色加深.反之,干燥寒冷地区,动物体色较浅.所以C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