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5 22:4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2:2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该句出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文学鉴赏: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
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虽在批判纵横家的方面上不妥,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名言仍闪耀着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2:29
当他对富贵.贫贱和威武时,要有孟子所推崇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气概;当他面对真理时,要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探搜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中国文化传统中,常把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称之为:“大丈夫”或者“丈夫”。如《汉书·李广传》:“(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又如《世说新语·识鉴》:“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孟子在于弟子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强力胁迫)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以道进退。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扩展资料: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现在,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2:30
猛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