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4 18: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3:24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而悬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在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课《金鱼》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了金鱼的外形、运动和吃食后,问:金鱼鱼鳃一分钟开合几次,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奥秘,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学生便对金鱼如何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
二、有效调控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评价。
1、实验目的抓得准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在我们的周围的空气一课中,空气存在实验,无论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来吹动小纸条,还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还是放大水里,使冒出小泡,都是为了证明空气是存在的。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当然,在每个实验中观察也有侧重,而且,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都可以用这些器官去观察的。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我们要着实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做好实验器材的分发。考虑到安全及实验要求等,有些实验器材应在课堂上分发,如开水、有危险的药品等;有些则在课前分发,节约课堂上的宝贵的时间,
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实验器材的分发做到最优化。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能独立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发生错误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进行液体测量时,量筒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 第三要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3:25
营造氛围 , 善于引导 ,心态要像孩子 ,孩子喜欢你 实验要对孩子温柔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