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朝 中国的诗歌到达了一个顶峰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为什么?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4 02:4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0 01:10
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备起来,开始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科叫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叫做制科,用于招收非常人才。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经常举行的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秀才科重视选拔博学多才、出类拔萃的人物。考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两方面为标准,要求甚高。明经科,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考核的内容主要以大经、中经、小经为主,外加《论语》和《孝经》两门公共必修课。进士科,注重诗赋。唐初只进行试策而已,唐高宗李治(649至683年在位)时加试《老子》策三条。以后,进士科考试也包括帖经,试杂文和时务场策三场。杂文,即是作诗赋各一篇,必须洞悉文律。时务策,要求论理公允透彻,然后为通。开元年间,始以赋居其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并无定制。至于杂文专用诗赋,当在天宝年间。
而自中唐起,改为第一场试诗赋,第二场试帖经,第三场试策问。并且诗赋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多,压倒了策问和帖经,成为唐代进士科中决定取舍的重要部分,故进士科又被称为词科。这不仅是唐诗繁荣的体现,而且是唐诗发展的动力之一。“姑苏城外寒山寺”的作者张继(约715-约779年),他的“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诗歌,就是当时进士科考试已偏重于诗赋取士的最直接的反映了。而且,改为第一场试诗赋之后,它的重要性就突然被强化了,其它两方面的成绩再好,第一场的诗赋若是不过关的话,则也是白搭了。
唐代有两项对士人生活影响最大的制度:即科举制和铨选制。而守选制则是吏部铨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守选,就是在家守候吏部的铨选期限。凡属吏部、兵部的选人都得守选。对吏部而言,主要是指及第举子和文职六品以下考满罢秩的前资官。所谓选人,是指获得出身或任职期满有资格参加吏部和兵部铨选的人。“守”有等待、等候的意思,故守选指的是选人在家等待吏部的铨选授官的期限。唐朝六品以下的文官铨选由吏部负责,六品以下的武官铨选,由兵部负责;而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选拔,则由宰相主管。
守选制的实质是,六品以下的文官不能连续为官,必须轮流休官。当时,除了个别特敕授官者之外,一般入仕者(包括高官子弟)都要从八、九品官做起,所以守选制具有普遍的意义。从及第举子方面来说,唐时及第进士必须守选三年才允许参加吏部的铨选,以获得官职;从文职六品以下任职期满的前资官来说,就是不能连续为官,在完成一个任期后,也必须等待一定的年限,才允许再次参加吏部的铨选以获派新的职务。守选的根本原因是选人多而官缺少。正因如此,文职六品以下文官的守选制,便首先在六品以下前资官的铨选中制定和施行。
于是乎,为了自己,为了朋友,为了后辈们,人们自始至终都在疯狂的追逐、传播诗赋中的优秀作品,导致唐诗发展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大繁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0 01:15
因为中国农业文明社会,以均田制度和租庸调法为基础,唐朝攀登农业文明巅峰,综合国力物质基础,造就文化繁荣昌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人缺乏物质基础,后人超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科学家成为伟人,科技可为第一生产力。只会舞文弄墨者,已经被边缘化,成为低等智力者。一流人才没有时间写诗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0 01:12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