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1 12: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14:03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这是曾参的概括.
而子夏、颜回则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后世解释的忠。儒家的伦理思想忠是,指积极为人,尽力为人谋;“忠”就是“尽己”,尽到一个人最大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加积极的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忠诚。
在我看来这都是胡说八道,忠为什么要终于别人而不是忠于自己?试问一个不忠于自己的人又如何能真的忠于别人?
忠:就是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本心本意,立志坚定,不随波逐流曲意逢迎,这才完全符合孔孟的本意,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不是对他人不二心不二意,而是对自己不二心不二意,(就像民间俗语说的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个意思)那些把忠恕解释成说是忠于他人忠于郭嘉忠于君主的都是后世犬儒的谄媚之言。
至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心他人那些事,那是仁善义里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忠心也没有绝对的善心,更没有绝对的义气。
我踹你两脚,你反而对我更忠心更善良跟我更讲义气,那你不是傻子吗。
难道孔子就是在教学生怎么当傻子?
资料:
“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君子的治国之道,不过就是能够行忠恕而已。《论语》上记载,孔老夫子的弟子来向他请教,孔老夫子就说,他的道“一以贯之”。这就是忠恕之道。“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者是从正面来说,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我想要成立的,也希望天下的人达到。后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反面来说的,就是我不想的,也不能够把它施加给别人。这两点就是君子的治国之道。
忠恕之道,在很多地方都有论述。比如,在《大学》上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这些都是忠恕之道的表现。就是你厌恶上级的领导,他很傲慢,对你呼来唤去地指使,你不喜欢,那你就不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下属,对他没有礼貌、不尊敬、呼来唤去的;你厌恶下属的,比如你不喜欢下属没有执行力,告诉他一件事,三番五次还要提醒他,他都没有做到,不喜欢下属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你也不能够这样来对待你的上级。“所恶于前,毋以先后”,你不满意你前面的人的处事态度,比如他做事很多情况都没有给你交代清楚,留了一个烂摊子给你,这是你不喜欢的,那你以后与他人交接工作的时候,你就不要有这样的态度。“所恶于后,毋以从前”,你不希望后面的人怎么对你,你就不要这样对待你前面的人。比如说,有的领导一退休,很多人就忘恩负义,再也不去看他了,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了。如果你不希望你的下属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那你对待你以前退休的领导,那些长上,就应该恭敬。这些都是忠恕之道的表现。
《孔子家语》中也说,“君子有三恕”:有父母亲不能够孝顺,却希望儿女能够孝顺我,这个就不是恕道了;有领导、君主不能事奉得好,不能够尽忠竭智,领导对我都不满意,我却要求属下特别听话,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办事,这也不是恕道了;有兄长不能够恭敬,还要求弟弟妹妹恭敬我、友爱我,这也不是恕道了。
所以忠恕之道就是让人能够处处反省自己,每一个结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种下了这样的因,那都是有原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14:09
曾参认为孔夫子的道就是忠恕而已,其实并未得到孔夫子的肯定,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而忠恕只是仁之一端,忠恕来概括仁则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失。仁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政治上当以天下之福利为重,而非一家一姓之福为重,若行忠恕天下人之忠恕,一家之忠恕?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14:02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14:10
孔子思想的精髓就是忠恕之道。忠恕是仁的具体方法。孔子说的忠,就是忠于本心,忠于道心。其实就是中庸之道。把心中的情绪收起来,然后不带自身感情看待事物,这就是忠。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也要注意,己之所欲,也要慎施于人。忠恕皆由心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