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语系来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2: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00
吴越语系.
是在以苏州话为基础上,融合了浦东、浙江(宁波、绍兴等)、江北等地方的语言才汇合而成的。
吴越语系仅次于北方语系的第二大语系,主要由各时期南迁汉人为主,再混杂南蛮、鲜卑及后来的北语而成;堪称中华最正统的文化。吴语,英文Wuu。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支,在中国被认为是汉语的一支方言,在联合国被认为是一门语言。
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和安徽南部。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吴语的语音和官话差别较大,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在词汇和语法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纯粹用吴语书面语写就的《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人无法理解。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但也有人把上海话当作代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00
历史
衍变历程
1.形成。商末,长江下游江南古越语与上古华夏语融合成上古吴语。江东进入诸夏。闽越/南越/扬越等即百越。
2.扩张。四百多年汉朝江东语言连片成型。“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东吴之语是东南之语源头。
3.变革。五胡乱华,永嘉南渡,中州人东迁至江左者六七成。士大夫性质的“魏晋风骨”融入吴越,刚烈骁悍的古吴越精神儒化,上古吴语蜕变成中古吴语。江南自此崇文。
4.发展。唐宋形成锦绣江南岸,灵动飘逸、优雅睿智的吴越气质蔚然成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5.国音。南宋,成为文脉嫡系继承者。“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富商大贾,往往而是”“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始失入声除晋语。中古吴语衍变成韵书型吴语。
6.繁荣。明朝,“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民众以说苏白为荣。
7.衰落。太平天国战乱、非吴流民涌入使吴语人口减,强制推普使吴语临危。
8.坚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保护传承吴语任重道远。
人文历史
吴语是中国最古老语言之一,其形成历史追溯到商末,从姬室东迁算起距今3200年历史。那时泰伯奔吴,泰伯、仲雍是周朝先祖周太王长子和次子,二人于太湖流域建立嫡系姬姓诸侯国吴国。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江南土著文明与古中原文明融合成先进吴文化。古吴语来源是上古汉语。江东本荒蛮之地,君主厚恩,“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孙武投吴,成《孙子兵法》。吴国鼎盛时西破楚、北败淮徐陈齐,与晋“黄池之会”。于吴人北伐争霸时亡于越,越时称卧薪尝胆。吴越民风相近,“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古越语体现于余杭、姑苏、乌程、无锡、乌伤、余姚等齐头式冠首词。《史记》有吴太伯世家第一、楚世家第十、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江东”曾是尚武之地,之后的江东兼为文学、经济意义上的“江南”,是文章锦绣之乡,天下太仓。西晋衣冠南渡立东晋,“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六朝之际江南相对稳定,以吴文化为主并之古中原文化。南朝民歌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留存近五百首,分为“吴歌”“西曲”两类,如吴声民歌《子夜四时歌》。唐宋无数名家于江东留下千古诗篇,而塑造这些人文景观的正是吴越先辈,亭台楼阁,粉墙黛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游天姥写下名诗。“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亦沉醉于信州上饶温婉美好的吴音。“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吴中姑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杭州……吴越之地是华夏文化代表。江南自古地位高,吴语较接近中古汉语,一些字词透露出古文味道。吴语区历史上是多个时代文化经济中心,亦是古时雅士聚集地,吴语保留汉语正朔因素。吴语有变迁,史载古江东吴人称“人”音“侬”,吴侬即吴人,而今北吴人却不称人音侬,反而是浙南一带称人音侬。普通话受北方古胡人影响,吴语继承诸多中古雅言特征。
三十年来,禁止学校说吴语、强制改变小孩语言环境、*吴语媒体传播、外地人较多等,对吴语及江南文化不利,民众开始意识到保卫吴语。
分期沿革
春秋战国
吴语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越国成立和泰伯奔吴。三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语言结合,构成吴语基础。当时吴越虽为两国,但语言风俗相通。会稽以南民间通行古百越语,《越人歌》“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记录先秦百越语面貌。
春秋吴越语言于古汉语不断冲击下形成古吴语,吴语诞生并发展。上古南方汉语有楚语,吴越战国时属楚国,原始吴语也可能由楚语分化,今吴语与老湘语还有一些语音共同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吴语稳步发展。汉代吴语流传到东南形成闽语。晋代永嘉南渡,吴语受到古中原话影响。吴语包围当时*中心金陵,成为士大夫必学方言,六朝民歌及笔记小说里可见踪迹。六朝初吴语名称已产生,指吴地方言,西晋末永嘉之乱后大批北人南迁知道吴语,《世说新语·排调》“刘真长始见王丞相,……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惟闻作吴语耳。’”
吴语于南北朝时代对日语有大影响。吴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这批汉字读音从南朝直接或者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而南朝区域是长江以南,统治中心在吴地。吴音融入日语程度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古代称为“和音”。平安时代之后归国日本留学生推动长安音,称江东音为“吴音”。
吴音同现代吴语有相似性,如日母读鼻音声母;“和”吴音ワ合吴语“和牌”;山删韵吴音多读エン韵等。从日本吴音中可对南北朝古吴语探究一番。
隋唐
隋代扬州经济文化崛起,《资治通鉴》记隋炀帝曾于扬州学习吴语“外间大有人图侬…”。沿江江北早期可能有吴语,但最早在宋代就脱离吴语。
唐朝韵书有吴语记载,如《刊谬补缺切韵》“膀,普浪反,髀,吴人云”,至今吴人腿叫“膀”。
唐时国家安定兴盛,使吴语得到巩固、分化。到开汀、开漳之时闽客两语即界线划然分明,说明闽语已经形成并巩固,北宋《集韵》中已编入闽语方言字“囝”,也收入不少吴语字,吴语已巩固。
常熟话有8个声调,中古唐朝人说话就是8个声调,故常熟话留有很多古语,如“小官人”“娘子”可谓典型。
宋元
宋代吴语已巩固并已形成今南北各片状况。东瓯片永嘉作者已据自己方言写入字书,并由专业书会写出文学作品:各种永嘉戏文脚本,丰富表现方言特色。元末明初《南村辍耕录》以民间射字游戏记录吴语音系。
明清
明代苏州经济文化水平提高,吴语于明代对全国影响大。冯梦龙《山歌》大量搜集当时吴地民歌,前9卷成篇用吴语。冯梦龙“三言”和《墨憨斋定本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李玉《清忠谱》等也用吴语,当时吴语词汇语法已奠定今日轮廓。
明朝末年吴语人口占全国20%,白话小说《豆棚闲话》记录当时吴语口语。清末民初,出现大批苏白小说,如《海上花列传》《九尾龟》,还有顾颉刚《吴歌甲集》等。以前书面语言是文言文,清末《海上花列传》率先用文言文和吴语白话相结合文体。
清末太平天国爆发,对江南造成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烧杀抢掠导致吴地经济基础、劳动资源遭受前所未有打击,吴语人口锐减。西吴局部出现真空状态,流民问题导致其淮化。
近现代
19世纪末起音译外来词沙发sofa/啤酒beer等。2030年代是上海话黄金时期。
普通话强推三十年,吴语造词能力衰退。1980年代始,吴语区学校都用普通话授课,读做大量普通话拼音题,打出“普通话是校园语言”等标语对学生语言观念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进了学校门儿,就到了北京城儿”。因缺乏吴语教育,一些青少年吴语能力差。诸多学者呼吁吴语教学。
一国要有标准语,但今普通话也只是一种方言,有太多问题。
源流小考
吴国王族与周同姓,来自中原,“宜侯”铭文为证。吴越王铸礼器兵器皆使用汉字。吴公子季札通中原礼乐,出访各国,为“吴之习于礼者”。孔子弟子中江南唯吴人言偃。上层人士通习华夏语。只不知用时中原雅音还是相邻楚音。从春秋楚人伍子胥、伯嚭、文种、范蠡皆入仕吴越,及秦末项梁叔侄在吴的号召力、项羽率江东子弟八千人过江反秦来看,近楚可能性大。
秦始皇分36郡,于吴越东置会稽郡、西置鄣郡。汉初并,后改会稽为吴郡,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东汉置会稽、吴郡。秦汉置郡设官驻兵,中原移民聚居点于郡治的吴、会稽、宛陵宣城等处,吴语以此为中心发展。当时部分越人进入山区成为“山越”,而浙南福建等是越人天下。汉武帝诏命徙瓯越、东越、闽越于江淮,“将其民徙处江淮之间,东越粤地遂虚”,散居越人退入山区后又出就故地,“东瓯后遗人往往渐出”,“闽越遁逃山谷者颇出”。东汉曾派骠骑将军张意以水军讨伐东瓯。直至三国时许靖致曹操书还说“南至交州,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
南吴语比北吴语保持更多古吴语特点,将温州话与扬雄《方言》对比,与南楚沅湘间有多条相合,如晓/惮/慧/篷/嬉/杜狗/篓等,其中惮怒/慧病愈/拌挥弃等特色词皆楚语,楚语在吴语尤其南吴语形成中起过作用。吴语形成除结合古越语外,还可能由楚与中原话两源融合而成,有中原人说吴人音楚,称吴楚之音。古吴越语与东楚方言相融合形成地方特色江东方言,至西晋永嘉之乱洛阳陷落,有560年发展。王充《论衡》记他八岁就学时“书馆小幢百人以上”,说明东汉初会稽教育发达。东吴西晋郡县屡分置增多,方言扩展。
吴越语系来源
古吴语来源是上古汉语。江东本荒蛮之地,君主厚恩,“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孙武投吴,成《孙子兵法》。吴国鼎盛时西破楚、北败淮徐陈齐,与晋“黄池之会”。于吴人北伐争霸时亡于越,越时称卧薪尝胆。吴越民风相近,“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古越语体现于余杭、姑苏、乌程、无锡、乌伤、余姚...
越语吴语
吴语,全称“吴越语”,又称江南话或江浙话,源于汉藏语系的上古汉语,苏州话被视为其代表或标准音。秦汉以前,江南土著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差异较大。随着北方汉人的多次南迁,他们带来的不同地区古汉语逐渐融合,形成了六大方言,而吴语是最早形成的。尽管吴语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受北方官话影响,原始...
上海话属于那种语系,它的来源是什么
属于吴越语系.是在以苏州话为基础上,融合了浦东、浙江(宁波、绍兴等)、江北等地方的语言才汇合而成的。在历史上,所谓正宗上海话,至少有过三次大变动。在明代是嘉兴话,清代以降让位给苏州话;上世纪初开埠后,占压倒多数的外籍人口进入上海,上海话进入一个高速变化时期,并随着城市地位的确立而提...
吴语是哪里的方言
吴语又叫吴越话、江东话、江浙话,是浙江、上海、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区的使用语言。吴语是中国最古老语言之一,其形成历史追溯到商末,从姬室东迁算起距今已有3200年历史,而它的语言特性就是接近中古雅言,而且继承了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吴语是什么语言,吴语的由来
1、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2、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
古代分为吴越两地,为何今天只有吴语方言没有越语?
越族是吴越的原住民族,后来一部分南迁到今壮、侗、水、傣等民族的居住地区,一部分则与华夏民族融合为今天的吴越民系。当时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属侗台语系),不同于今天的吴语(属汉藏语系)。吴越两族居民所讲的古越语,大致是现在侗台语族(Tai–Kadai languages)的祖先。操这种语言的民族现今...
吴语是什么意思 吴语的简介
1、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2、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3、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
吴语是哪里的方言
1. 吴语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是这些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2.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或吴越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是中国汉语诸多方言中的一种。3. 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以及安徽南部部分地区是吴语的主要使用区域。4. 由于吴语...
吴语是什么,太湖片的,上海话算什么的?应该怎么学
与汉语普通话无法通话。在国际上认定为一种语言。太湖片是环太湖沿岸城市包括苏州,上海,嘉兴使用的吴越语方言。是北部吴语的代表。上海话和温州话的教材在淘宝上可以找到。因为您的母语是东北话,对于同属一个语系的吴越语,应该不难。因为吴越语中很多词汇都是汉语词汇了。加油吧!
吴语到底是什么语系?
吴语是汉语->中古汉语,只是相对于粤语、赣语等接近唐宋语的方言来讲比较久远而已,其可能在周朝就开始形成发展。吴语肯定不是阿尔泰语系,阿拉泰语系是多音节语言,和汉语分化有一万年之久,汉语和藏语分化有五千年之久(炎帝时期)。不过分化时间越短,找到的同源词越多,比如汉藏的“我”都念ngoe6(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