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侍坐有感》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0:3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33
论语·侍坐 读后感
前几天去书店,妈妈通情达理地让我挑了几本书买回家,我很难作出选择,因为在书城里挑几本书就像是在茫茫大海里掏针一样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不要看它厚厚的很难看完,可是,看了前面的介绍我也才知道,其实读这本书是要有方法的,只要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完全身临其境,把书以外的东西当作不存在,琢磨得细致入微,就会看得又快又简便又容易读。
这篇文章选自《论语》,《论语》一书内容广泛,涉及了哲学、*、教育、文艺等多方面内容,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居“四书”之首。它是用语录体写成的,为古代语录体散文之典范,其语言简朴生动,又包含哲理诗韵,个别篇章还通过只言片语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侍坐》选自“先进“一章,是《论语》中较长的一章。他没有简单地抄录孔子和学生们的抽象议论,而是具体的截取了他们随便聊天的生动场景。因为原文是文言文,比较古奥,这里编者用现代文进行了改编。
这段文字,既记言谈,又传达了神情;即勾勒出不同人物的风貌,又传达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五个人的言谈以孔子一个人做线索贯穿始终,前半段处处留下伏笔,后半段以孔子的评论补充照应,结构处于变化又非常整齐。
文中谈到了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讲了自己想干什么事。子路、冉有和公西华都说了将来会对国家作出多大多大的贡献,唯有曾皙在一帮安定地弹奏着瑟,当孔子问他的理想时,他却说“我”的理想就是在暮春三月,穿着薄如蝉翼的轻逸衣服,约上几个朋友,带上几个书童,到河的水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到空旷的祭雨台上吹吹风,高高兴兴地一路高歌回去。这就是我的理想。
令人惊叹的是,孔子的理想竟然和曾皙一样。过了一会,其他三个学生都走了,只有曾皙留了下来,问了前面三个学生的志向。孔子向曾皙说了其他三个人的志向,都有点不贴实际只有曾皙,因为只有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看完这篇文章,我懂了,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做真实的自己,也要做最适合自己做的一份工作或是学业,像子路那样鲁莽冲动,是不可能会治理好一个国家的;而冉有却把纵横六七十里的小国家看得不以为然;赤(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公西是他的姓)认为主持宗庙的祭祀,参与诸侯的结盟活动不是国家大事,他自己只能做小司仪,孔子说;“如果赤只是做小司仪的话,就没有人会做大司仪了……
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才是做人的根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33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应该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接受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应该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