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7 10: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23:47
蚕病的发生受不良气候条件的制约,春期雨水多、小蚕易受低温高湿的影响而诱发僵病,五龄后期又容易遇到高温闷热天气而暴发血液型脓病,早晚秋蚕又容易受台风等恶劣气候的袭击,给蚕桑生产蚕病的发生带来许多隐患,如1999年,我市7~8月连续低温阴雨、湿度大,使野外昆虫暴发了绿僵病,9月初发种的早晚秋蚕种,由于和桑园害虫的交叉感染,小蚕2~3龄期就大面积暴发了绿僵病,发病率达100%,处理不及时和措施不得力的农户基本颗粒无收。全市6223.25张早晚秋蚕种平均张产31.1公斤,比全市前三年平均37.2公斤,减产6.1公斤,减16.4%,如2003年早晚秋蚕,由于秋季连续晴热,局部地区暴发了血液型脓病,特别是一些饲养条件差,;房屋紧张地区发病更为严重,如新登镇长兰方家自然村的17户农户,由于房屋紧张,许多农户利用蘑菇房养蚕,蘑菇房门窗小,架子层数多,相对来讲房子里蚕头多,通风条件差,极易造成闷热的环境,而诱发血液型脓病,全村37.25张蚕种平均单产31.3公斤,比全市平均40.8公斤减少9.5公斤,减23.3%。随着大田使用“杀虫双”等漂浮性大的农药后,对蚕桑生产的威胁很大,农作物使用“杀虫双”农药后,通过日晒蒸发随风飘落粘附在桑叶上,使大片的桑园受“杀虫双”污染。蚕长期吃受污染的桑叶造成微量农药积累中毒,致使蚕体虚弱,抗病率差,有的五龄期爆发血液型脓病,有的上簇后发生大批不结茧蚕,蚕农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