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7 17: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09:18
1889年7月27日,路易斯下嫁第六代法夫公爵(1849年10月11日 - 1912年1月12日),在白金汉宫一个私人圣堂举行婚礼。她的丈夫比她年长18年,是她的第三个表兄,祖先是乔治三世。两人结婚两日后,维多利亚封达夫为法夫公爵和麦克达夫侯爵。
创设爵位的英皇制诰列明,继承人须为“合法男性后裔”。但达夫已年近半百,无子已是显然易见。因此,维多利亚女皇在1900年4月24日签署了另一个制诰,再次创设法夫公爵和麦克达夫伯爵,还加上一条特别的条文“爵位继承人在一般情况下为男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代爵位持有者的女儿继承,然后再由第一代爵位持有者的孙子继承。”
路易斯为达夫诞下三位子女: 阿拉斯泰尔,麦克达夫侯爵(Alastair Duff, Marquess of Macduff,1890年6月16日,死胎) 法夫亚历山德拉郡主殿下(HH Princess Alexandra of Fife,1891年5月17日 - 1959年2月26日),嫁表兄干诺阿瑟王子(Prince Arthur of Connaught,1883年1月13日 - 1938年2月26日),有后裔。 法夫莫德郡主殿下(HH Princess Maud of Fife,1893年4月3日 - 1945年12月14日),嫁第十一代索塞斯克伯爵(1893年9月23日 - 1992年2月16日),有后裔。 1866年,当三姐海伦娜公主结婚后,女王私人助理的任务就轮到璐怡诗担任了。 由于两姐妹性格和作风有天壤之别,让女王特别想念海仑娜的老实守成和心思细腻。 她认为璐怡诗浮躁轻佻,不只让她招架不住,更不利于她嫁入任何欧陆王室。 但是璐怡诗曾经表明愿意嫁人,所以女王还是为她在众欧陆王室,现今领主和仅保留头衔的前领主中展开第一轮的选婿行动。 于是王室成员们纷纷向女王推荐各自心目中理想的人选, 最终获得相亲资格的候选人分别是丹麦王太子弗雷德里克,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王子跟荷兰的威廉王子。 女王首先就将丹麦王太子淘汰了,原因是不愿让英普关系再次触礁(第一次是娶丹麦公主为太子妃)。 荷兰王子由于在巴黎生活糜烂而不被考虑。 璐怡诗于是就出发到柏林和普鲁士王子相亲,见面时两人对彼此之间的第一印象不是特别好,再加上王子不愿到英国定居,所以最终白忙了一场。 事后璐怡诗更向女王挑明绝对不嫁不喜欢的人。
在此期间,百姓对于当今王室不断的同欧陆各大小邦国进行通婚普遍存在着不满,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左右。. 因为在过去都铎时代王室成员的嫁娶对象主要是当地贵族或功臣,尤其是象璐怡诗公主这样的非主要成员。. 采取门当户对的跨国王室婚姻只限于重要成员如国王和部分子女。. 具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自从欧陆的汉诺威家族入主英伦三岛后,却仍旧采用故土那种森严而僵硬的对等婚姻政策,只要是王室成员不论远近一概严禁下娶下嫁。.
由于缺乏出身王室的人选,女王此时才提出一项一举数得的建议; 那就是将公主下嫁本土贵族。首先可安抚民心, 其二可将公主留在身边(最重要的),其三公主可继续从事她的雕塑事业。 接下来,她不顾众王室成员们的反对,在英伦三岛的青年才俊中展开了第二轮的选婿行动。 不久就找到一名年仅25岁的下议院青年议员罗恩侯爵,约翰·道格拉斯·萨瑟兰·坎贝尔,乃是第八代阿盖尔公爵夫妇的长子。 公爵和已故艾伯特亲王颇为熟络,而公爵夫人乃是女王的衣饰女官兼心腹。 加上坎贝尔家族乃苏格兰高原里的首席望族,而且十分富有,让女王十分放心。
首次见面,璐怡诗在女王和侯爵及其父母面前显得犹豫不决,让在场的人非常尴尬。 原因是即使公主不同侯爵结婚,侯爵也必须等公主确定结婚对象后才可恢复本身的婚姻自由。 女王不忍心耽搁他的终身大事,就加速寻亲的步伐,尽快找出第二个人选。 当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知道此次相亲的结果后,为了让两人有机会在轻松的环境下见面,便分别邀请璐怡诗和侯爵到首相府用早餐。 璐怡诗单独到达首相府再次见到罗恩时却被他英俊高雅的外表深深吸引,觉得自己已爱上了他了。 用完早餐闲谈时他趁机向公主求婚,公主高兴的接受了。
两人于是在1871年3月21日结婚,婚后璐怡诗继续保有公主殿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