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7 18: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20:38
杜威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唯心主义的倾向。唯心主义倾向在杜威的著作中多有表现:一方面,对宗教信仰和道德践行的关系认识上,杜威曾断言,“能信仰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认为人人都有宗教感情,都应该信仰宗教。信仰上帝真的就可以践行道德了吗?果真如此的话,全民信教的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践行道德的充分条件,毕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任何单一条件的满足就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在谈到道德教育的心理学方面时,杜威也曾指出,“一切品行从根本上和实质上说都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而目前为止在心理学上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到还存在争论,但比较肯定的是,这种忽视或者干脆否定外界、客观因素作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的。
2.实用主义的泛滥。由于受实用主义道德观指导,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充斥着实用主义的气息。以教学论为例,他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以实用主义真理论为基础。在道德论上,他否认普遍存在的、客观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而以个人实用、对社会的有效性为尺度,倡导“有用即真理”。他指出“某种事物被称为有价值的,就是肯定它能满足某些情况的需要”,以及“凡是能使社会*显得非常清楚的事实,凡是能促进社会资源的能力的培养,无不是道德的。”显然,这样的道德和事实上的道德存在较大差异。
3.理想主义的空洞。“学校即社会”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另一个著名论点。但如何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而又不至于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却是一个十分困难和复杂的问题。若隔离所有不利因素只留正面积极因素,则这样的社会就不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了,而杜威又未提出对社会因素选择和布置的标准和尺度,使得创设这样的学校仅仅是人们头脑中的理想,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