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和太监相比 皇帝为什么更喜欢用太监伺候自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8 04: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13:11
在古代皇宫之中,皇宫的主人自然是皇帝和皇后了,皇帝的一众妃嫔,一般也会算作各自宫殿的主人,那么皇宫之中的仆人,便是各个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了。
但是在皇帝身边,我们经常会看到“贴身太监”,很多太监还都是做到了鼎鼎有名,例如秦朝的大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汉朝乱政的“十常侍”,唐代“甘露之变”的宦官一党,明代的“四大阉党”等等。
那么我们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这些皇帝,都会选择一群太监在自己身边呢?还纵容太监权力膨胀,最终威胁自己的地位,例如“甘露之变”中,唐文宗的“上任皇帝”唐敬宗,就是被宫中的太监刘克明给杀死的,这可以说已经是刀出见血的威胁皇帝自己的“人身安全”了。
那么为什么皇帝不让自己身边多一些贴身宫女呢?有一群“小姐姐”在自己身边,不是非常的“赏心悦目”吗?
其实,出于种种考虑,皇帝身边的宫女,还真不能太多。
太监的“优势”
太监,也就是宦官,宦官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记载,像是《诗经》、《周礼》当中都有关于宦官的描写。
在秦汉以后,宦官制度开始越来越完善,到了最后已经可以作为一种政治势力登上政治舞台,左右很多朝代的政局。
像是在汉朝,很长一段时间里,皇帝都是要么被外戚所掌控,要么被宦官所掌控,宦官和外戚势力争相交替,把持朝政。
过了南北朝的一个大乱世,到了唐宋时期,宦官制度也有了质的发展,并且在唐高宗时,将朝中的殿中省改为了中御府,中御府中的太监、少监等官职,便都以宦官担任。
到了明代时,明代皇宫之中有“十二监”,主管“十二监”的官员皆是宦官,并且被人称为太监,但是主管宦官之下的那些阉人们,均不能被称为太监。
从清代开始,太监这个词才被加在了所有宦官的身上,宦官、太监这两个词才逐渐成为了近义词。
所以在唐代之前,是没有太监这个称呼的,在清代之前,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被称为太监的,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太监,也就是宦官的出现,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
在我们中国古代,皇宫之中的主人是皇帝以及一众妃嫔,为了服务他们,那必然要有一众的仆人。
但既然是仆人了,那么不管是轻活、重活还是脏活、累活,都得干,但如果宫中只有一群宫女的话,那么凭借着女人的身材和力气,很多重活都是干不了的,像是挑水,劈柴等等。
既然女人干不了,那么就要由男人来干这些活,但皇宫之中的男人,可就只有皇帝一个人啊,总不可能让堂堂一国之尊,蹲在墙角去默默地劈柴吧。
所以在皇宫之中,必然要有着男性仆人的出现,但是后宫之中皇帝的妃子极多,皇帝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到,一旦有那些长时间没有被照顾到的妃子心生寂寞,旁边又有一个男性仆人,万一这二人暗通款曲,霍乱了“皇家血脉”那可怎么办呢?
所以皇宫之中需要这么一种仆人,他们有着男人的力气,但是又没有“男人的能力”,而这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把他们“男人的能力”给切割掉。
所以皇宫之中太监比较多,这是由于太监的“自身优势”而决定的,他们有着男人的身体、力气,就是能比宫女干更多更脏更重的活,能够更好的给皇宫之中的主人们提供服务,这也就是太监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太监的优势”,那么便要提起皇帝对他们的需要了,很多时候皇帝下达的一些命令,都是不能正大光明地拿到台面上去说的,需要有一些特殊的、专门的人去给他颁布圣旨,或者执行自己的任务。
像是明代初期的郑和下西洋,从表面上讲,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从一些传说推测来讲,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郑和下西洋都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
光是乘着船,一路之上乘风破浪,每天在大海之上摇摇晃晃,这就不是一个常人能够忍受的事情,更不要说让宫女去做这些事情了,依照宫女那柔弱的身体,没准在海上晃上两三个月,目的地没达到,建文帝没找到,自己就先“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了。
再例如,明代“四大阉党”之中的王振,明英宗出征鞑靼,最终土木堡之变,这其中,可是少不了王振的煽风点火,有着王振在身边忽悠自己,明英宗的信心无疑是大增。
但是如果王振是一个宫女呢?一个宫女,竟然劝说皇帝去和鞑靼人打一仗,这个画风怎么想怎么觉得奇怪,恐怕明英宗根本就没这个胆子出兵。
并且有时,古代皇帝如果想赐死某位大臣的话,一般都会派出几个心腹太监,去让这个人体面的上路,如果这个人不“体面”的话,那么这些太监便会帮他“体面”。
但宫女是不可能做这件任务的,容易伤感的女子那柔弱的身体,怎么可能或用毒酒、或用白绫去帮人“体面”呢?
很多任务,皇帝不得不选择太监去帮自己完成,这就是太监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可奈何的选择,恐怖的宫女
再对于太监们来说,留在皇宫之中,伺候皇帝便是他们没有选择的归宿。
太监和宫女相比,宫女虽然也是皇宫中的仆人,但是她们起码还都是正常人,在年纪过大之后,都是很有可能被放出皇宫,让她们去嫁人的,像是唐太宗李世民便多次放宫女出宫,让她们另寻良配。
但是太监可不行了,因为太监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非男非女、非阴非阳,把他们放出宫去,他们又能找到什么归宿呢?有哪个好人家女子会愿意嫁给一个太监呢?
像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他便是因为家贫,而被父母送进宫中当了太监,挨了一刀,但很快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小皇帝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了,太监这一行业消失了。
自己竟然刚上岗就失业,还没了命根子,这对于孙耀庭来说,无疑是人生无常,但回了老家的孙耀庭也是处处被人看不起,甚至想进私塾旁听,都会被人赶出来。
后来那些满清代廷的遗老遗少们,依然在找太监伺候自己,甚至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之后,孙耀庭也是不远千里,到了东北,投靠溥仪的伪满洲国。
因为没办法啊,就太监这个身份,一个不男不女的身子,他还能干些什么呢?除了皇帝,谁还用得着太监呢?
所以当很多太监闭上眼,咬紧牙,挨了那一刀之后,踏进了皇宫大门的那一刻,他们其实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根本就没有后悔的余地,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皇帝,把皇帝伺候好了,说不定自己还能有权有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而且我们可以从反面来看一下这些问题,那就是宫女和太监的“坏处”。
太监很有可能权力过大,成为宦官势力,左右朝政,甚至威胁皇帝的生命,但宫女儿那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宫女生气了,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
像是明代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由于性格暴戾、喜怒无常,经常不由分说地便下令责罚宫中的宫女宦官们,甚至被嘉靖皇帝责罚致死的宫女宦官们,竟然就有二百多人。
最终,一群宫女们忍不了了,与其哪天一不小心,被你找个借口打死,还不如我们先杀了。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王宁嫔与曹端妃为主谋,集结了苏川药、杨翠英、等十余名宫女,从床幔上解下来了一条花绳,挽成了一个绳套,一群女人便悄悄地靠近了正在熟睡中的嘉靖皇帝。
几人等了片刻,见嘉靖依然鼾声如雷,便一伸手,将绳套一甩,套住了嘉靖的脖子,然后几个人便用力拉扯,一旁的几个宫女们,有的按住嘉靖的腿,有的压着嘉靖的身子,而刚被惊醒的嘉靖,此刻还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只能拼命地挣扎着,试图呼救。
拉着绳子的两个女人见状,慌忙反手又将绳子打了一个结,想快点勒死嘉靖,但谁知这个结,竟然打成了死结,绳子是越拉绷的越直,但嘉靖皇帝就是勒不死,几个女人见状也都吓坏了,这嘉靖莫非真是“神仙下凡”,不然怎么勒不死呢?
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哆哆嗦嗦地跑出大门,直接向皇后“自首”了。
最终皇后带人救驾,一群女人尽皆被抓,皆被凌迟处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女人其实也是很可怕的,能够威胁到皇帝生命的,不仅仅只有太监,那么对于皇帝来说,既然都有危险,那还不如选择对自己好处更多一点的留在自己身边。
大清亡了
再提起其他因素的话,那么便是后宫的这些娘娘们,也不想宫女太多,因为宫女都是正常女人,万一哪个宫女哪天就被皇帝看上了,这么一宠幸,不就让自己平白无故的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吗?
像是乾隆时期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她原本就是选秀入宫,只是一个宫女,但后来,竟然一路逆袭奋斗到了皇后的位置,这不禁不令人啧啧称奇。
并且很多宫女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幸,那都是不择手段,甚至做出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事情,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像是清代末代小皇帝溥仪,他在幼年时期便当了皇帝,周围的宫女们,哪肯放过这块唐僧肉,纷纷对其发出了攻势,都盼着自己能够怀上“龙种”,从此一飞冲天。
但这个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让一群女人这个摧残呢?最终一群宫女,只把溥仪祸害的终生不育。
所以后宫之中,皇帝越来越喜欢用太监,而并非宫女。
但其实,这些都是属于历史的糟粕了,在我们新中国、新时代,没有太监,没有宫女,没有仆人,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有权利,为建设我们的新中国奉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像是溥仪在被特赦之后,和护士李淑贤结了婚,李淑贤并不是溥仪的皇后,而是他合法的妻子,甚至到了后来,有人还称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但李淑贤本人却并不认可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