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极的认识 800字作文1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2 17: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8:12
写作思路:以对太极的认识作为题目,可以从生活中某个相关的事情作为主题,详细的描述出来。正文:
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
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极富盛名!
作为当代的学生,强身健体自然是不能光喊不练的。太极拳成为了我们所学习的首要健身活动。而它在以往被作为功夫而令人熟知,现今则成为了强身健体的一种武术。通过缓慢的动作,一气呵成。
打出柔和却又连绵不绝的招式,以此给予对方压力,有进有退。又因为它柔和而缓慢,连绵不绝间又不会向其他武艺那般强烈,由此也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不断地改进之下有了如今我们学生所练习的健身拳法,而漫步公园也可以看到很多锻炼身体的老年人们打出这套拳法。
在我的认知范围里,太极拳是极其适合我们学习的。它通过柔和而又缓慢的动作,既可以教会我们一些基本的拳术,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心性。在如今这个社会,有太多急功近利的人,学生也好,工作的人也好,我们需要通过某些事情,令自己的行动慢下来,令自己的心平复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8:13
例文
本学期自从跟随*学习太极拳开始,我认真体会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动作要领和意境所在,并查找了一些资料,在这里说一说我的感想,请老师批评指正。
太极拳讲求的是意境,动作的规范性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求。*讲过,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真正的“用意”不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的。我们现在也可以尝试用意,但却没有力,软绵绵的。高级的用意不用力,是柔中带刚,用意识去支配肢体,带动力量,而不是依靠强壮的身体和野蛮的力量。打拳的过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识去感知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让意识的触角伸向全身每一个角落。
太极拳需要心静。在开始前,要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全身心的投入。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与意识去“用意”。当然,打太极拳本身也是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需要这样一份寄托,让我们找一处幽静的地方,放下沉重的包袱,洗涤自己的心灵。
太极拳需要敛气。打太极拳并不是像我们平常课间时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随心所欲的比划两下就行的,打拳时的身体状态是与平常不同的。这就是敛气。敛气使全身的肌肉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松弛的,但却时刻做好了准备,能在瞬间对意识做出反应,迸发出力量来。敛气不是憋气,而是让意识参与进运气的过程,使其舒缓而均匀,而不是放由低级神经中枢自主控制呼吸。
同时,作为一门武学招式,太极拳应用于技击时修练的思想可能与单纯为了健身的还有不同。据说太极拳有十层境界,不知适当否。第一层:一圆即太极,此层从背丝缠丝分出阴阳,其练是缠法,其用是捆法。此层化僵硬为柔和,勉强转圈,圈力多而化劲少。第二层:上下分两仪,此层阳升阴降,阳轻阴重,其练是波澜法,其用是就法。此层化刚为柔,由勉强转圈变为自然转圈,圈力少而化劲多,内气渐聚,丹田鼓荡。第三层:进退呈四象,此层半阴办阳,纯阴纯阳,互为往来,其练是懂法,其用是伏贴法。此层走圈柔化,不丢不顶,开始懂劲,并由大圈渐至小圈,是退圈之前一阶段。内气渐增,牵动往来。要求身体放松的松劲转为柔和的内劲,其劲源能反应到手上,即由脚到腿而腰达于手指,总需完整一气。第四层:开合是乾坤,此层是天地相合,阴阳交合,其练是抽扯法,其用是撑法。此层内气运行,打通任督二脉。熟练并掌握其技击方法,诱敌深入,引进落空。开始具有发劲和寸劲。出手无圈,而处处皆有圈,即出手无形而有形。第五层:出入综坎离,此层火降水升,水火沸腾。其练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此层内气渐增,在任督二脉循环运行,积柔成刚,是由寸劲逐渐向分劲发展之初。第六层:领落错震巽,此层雷风鼓动,有起有伏,其练是抑扬法,其用是激法。此层贴身即化,可以将对方力点引向自身泄力转化发出,顺势借力,抖列弹放凌厉的冷劲,即见肉分离法。属分劲阶段。此层内气行循四肢,八脉皆通。此层需长期*,*到“豁然贯通”之时,运用自如的劲力,左右逢源,舍己从人。此时“入门引路”阶段结束,步入“功夫无息法自修”之层次。 第七层:迎抵推艮兑,此层为口、为耳、能听能问,彼此通气,其练是称法,其用是虚灵法。此层刚复归柔,知己知彼,分明虚实。内劲达含而不露,一沾即发之境地。全身无处不柔,无处不刚,处处能化,处处能发,挨着何处何处击,内气行循奇经八脉。 第八层:背丝扣,此层阴阳自分,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进入无极而太极。此层内气完整一体,能在意念的指导下,达到身体任何一点,进行收闭穴道和发劲弹放。交技时,不摆架子,不露形意,沾着即打,一点之处有化有发,可柔可刚。就柔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