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08
第一部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
1895年美国学者海民斯在其所著的《Risk as Aneconomic Fac-tor》一书中将“风险”定义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其它学术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可以说,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可能性)。风险具有两大要素:损失和不确定性(可能性),排除了损失不可能存在和损失必然发生这两种情况。损失出现的概率是大于0、小于1。
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指经营存款和对工商业发放短期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它创造了绝大多数的存款货币,其贷款资产占了各国金融资产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有绝对优势,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巨大,风险也就相当突出。
1、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特点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和其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与一般风险所不同的特征。
①商业银行风险内涵的独特性
一般的工商企业的风险一般可界定为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经营亏损的可能性。而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型企业,对风险的界定要宽得多。资金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丧失或损失的可能性都应界定为风险。如果银行的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偿还,遭受损失,从而影响客户提存和贷款资金的供给,就会影响银行的发展和生存。如果银行的资金缺乏流动性,即缺乏保持及时支付客户全部应付款项的能力,商业银行就面临着倒闭的噩运。信用是银行的命根子,信用丧失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绝不可轻视的风险。
②商业银行风险来源的二重性
商业银行风险来自多方面,在其存贷业务活动中和其他业务活动中部蕴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大的方面来讲,商业银行间接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其风险来源的二重性。风险一方面来自银行内部管理状况,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管理成本过高或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是内部风险。风险另一方面来自与其发生信用经费的对象——客户。客户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失败带来的贷款和利息损失是外部风险。
③商业银行风险的双重效应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是货币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借贷双方。通过信用链和支付链,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力很强。市场变化风云莫测,一家银行一旦出现危机,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客户、有业务联系的银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破坏性作用。现代各国大都已将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视作*的高度来对待。
于是,商业银行风险可界定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自身与客户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经营状况与预期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该商业银行资金的效益性或者安全性或者流动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如下:
①信用风险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活动。贷款活动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下降。银行总是面临交易对象无法履约而损失贷款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②国家风险
银行在进行国际信贷业务时,除一般贷款业务中产生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所谓国家风险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当向外国*或*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便最明显。
③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都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最为明显,不管它们是与债务和股本工具有关,还是与外汇或商品头寸有关。市场风险的一个具体内容是外汇风险。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造市者向客户公布牌价并持有各类币种的敞口头寸。在汇率波动剧烈时,外汇业务内在风险特别是外汇敞口头寸风险会增大。
④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会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
⑤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信用和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
⑥操作风险
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失误、欺诈、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⑦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商业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相关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商业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⑧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危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1、风险管理的概念
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廉姆斯和汉斯给风险管理作了如下的定义:“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和资源的计划、安排和控制,尽力减少各种具有负作用的不确定事件的影响。风险管理还可理解为在意外损失发生后,企业为了恢复财务上的稳定性和营业上的活力对所需资源的有效利用,或以固定的费用使长期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它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个基本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与其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比一般的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控制风险的具体做法不同、重点也不同,但是从整个银行的总体来看,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寻求最优的风险——收益组合的过程。换句话说,其目标归根到底是保证商业银行“三性”(即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原则的实施,以相对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盈利。
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和将要面临以下难题:
1.资产质量不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和内控机制、*行政干预以及宏观*调整等内外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或将要成为呆帐或坏帐而丧失收益甚至本金。
2.贷款难以收回。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是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愿或不能偿还银行贷款,使银行承担较大的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3.市场化风险加大。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银行的资金筹集和运用已经开始市场化,这会使银行面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危机的风险。例如,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可以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流动性管理,但由于市场不完善和商业银行拆借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能力的危机。
4.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日益增大。随着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利率风险加大。随着资金融通的不断市场化和*银行对利率*手段的运用,利率变化的频率和幅度会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从而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大。
6.金融犯罪案件屡发不断,影响极大。犯罪种类和手段日益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形成以上难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所致,有的是由外部客观因素形成的;有的是内生可控的,有的是外生不可控的。因此,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内部风险控制,结合考虑外部监控因素来设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应包括六个子系统:风险监管的信息流通和*协调系统、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预防系统、风险预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处理系统。
90年代以来,BCCI(国际同业信贷银行)、巴林、大和等国际大银行的失败以及近几年来我国银行风险事件的屡发不断,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是我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商业银行应当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内部监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所谓“硬件”,即硬体面规划,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所谓“软件”,即软体面规划,是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有关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硬体面和软体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体面规划——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组织设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设计,包括下列三个因素:策略、组织设计和奖赏制度。如果将商业银行的任何一个业务行为都视为一种“投资”,其风险管理战略则可视为投资策略,它将取决于投资态度(即投资策略哲学),并连带影响其组织设计与奖赏制度(从
表1可看出三者的关系)。
表1 投资目的与硬体面的配合
目的 避险 牟利
策略 被动,一般是部分避险甚至完全避险 主动、可以说是过度避险
组织设计 *集权 地方或部门分权
奖赏制度 投资分析交易人员中(高)底薪、底(或零) 投资分析交易人员中(低)底薪
绩效奖和退休金 高绩效奖和退休金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应按照有效经营的原则进行设置,其特征应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国内金融*相对应、以及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为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化、制度化,银行可根据风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设置,从而形成一套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除了实施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处理办法以外,还必须在银行内部的组织设置上有合理的安排。具体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通常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科学的组织安排,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如商业银行内部应设有各种灵活高效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与内部审计部门、数据统计部门、业务操作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地搜集、处理有关信息,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估价及控制,从而严格监控自我运作状况,做到自我约束、自求平衡,以便快速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降低经营风险,大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次是合理设置业务部门,在最基本的部门设置上要体现防范风险的思想。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不能由某一个部门单独完成,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例的信贷业务一般分两个部门完成:信贷管理部和信贷业务部截然分开,管理人员不与客户直接联系,只负责贷款的审批与管理,而贷款前期评估和贷款发放则由业务部门的人员完成。第三是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使风险管理数量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如美国花旗银行设立的风险管理的12个指标很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这12个指标分别是风险指标、工业状况指标、界限指标、产品状况指标、全球房地产信息指标、国家风险指标、对方风险指标、附带风险指标、价格风险指标、兑现风险指标、权益风险指标、证券承销风险指标。这些灵敏度很高的风险管理指标实现了银行的科学管理和稳健经营,推动了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1.管理结构的设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置与银行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分层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一般银行制定的决策分为发展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决策和业务发展决策三个层次,其制定决策和从事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分为决策最高层的董事会和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总经理、总经理领导下的业务部门经理三个层次。其对风险的分类及其规范化管理,如表2所示。
表2 风险分类和规范化管理
风险 阶层 风险管理方式 管理部门
信用风险 Ⅲ/Ⅱ 客户密集型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部门、信贷审查部门、融资计划部门
流动性风险 Ⅲ/Ⅱ 专门部门集中型风险管理 营业部、资金部、海外部
利率风险 Ⅱ/Ⅰ 经营战略型风险管理 资金部、计划部
汇率风险 Ⅲ/Ⅱ 不同金融工具和不同币种风险管理 海外部、资金部
投资风险 Ⅱ/Ⅰ 专门部门集中型风险管理 资金部、证券部、计划部
事务处理风险 Ⅲ 业务密集型风险管理 营业部、稽核部
经营风险 Ⅰ 经营战略型风险管理 计划部、人事部、调研部等
*性风险 Ⅰ 经营战略型风险管理 计划部、调研部
注:I=发展战略决策层, Ⅱ=经营管理决策层, Ⅲ=业务发展决策层
上表围绕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关系,确定风险管理中的相应管理机构,体现了银行风险管理*中组织结构的对应关系,明确了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阶层的关联。
这种结构设计是基于以下原因:
(1)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由于债务人违约而导致贷款和债券等资产丧失偿付能力所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与客户直接接触,收集、分析信息,故由信贷业务部、信贷审查部等部门承担最为合适。
(2)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满足存款提取和正常贷款需求而蒙受损失的风险。在流动风险管理中,本外币情况略有不同,本币资金的筹措是由专门部门筹集而来,故本币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应由营业部或资金部等部门承担;而外币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由专门部门或当地海外行负责更为合适。
(3)利率风险管理。利率变动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引起的银行利息收入波动和下降的风险。利率风险管理也是在本外币资金上有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外汇资金基本上可从市场筹措得到,而且收益是委托担任资金筹措部门核算的,故外汇变动风险的管理应由担负外汇资金收益管理的部门承担。本币资金部分的筹措和运用非常受*,而且其对利率变动的预测和相应的操作必须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意图,所以这类风险管理属于战略风险管理。
(4)汇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是外汇汇率波动使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风险。它与外汇利率变动风险一样,也需要有关部门随时根据市场的汇率变化调整外汇资金的收益成本,减少外汇风险的损失,故由资金部集中管理。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外汇币种,要求海外行分支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
(5)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是银行在对有价证券或动产、不动产进行投资时,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蒙受的风险。对投资风险的管理要求从银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因此应由资金部、证券部、计划部等部门综合管理。
(6)事务处理风险管理。事务处理风险是指银行的业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在处理有关的业务或事务过程中,因操作人员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造成损失的风险。事务处理风险管理既可以在事务处理的过程当中进行,也可以在事后通过稽核部门完成,所以由营业部、稽核部共同担负。
(7)经营风险管理和*性风险管理。经营风险是指经营成本与原来的预期目标发生较大偏差,从而引起银行盈利下降的风险。它属于银行经营决策的事务。*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有关*的变化使银行业务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它非业务部门可以控制,由银行最高决策部门直接决定如何处理。这两类风险的管理均由银行最高决策机构及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责成计划部进行,同时人事部、调研部也可以配合。
2.外部控制机制的引进
为了避免股份制商业银行(或金融公司)的内部权益人剥削外部权益人,以便发生意外事件时客户可以要求银行(或公司)及时公布财务报表,向股东和同银行(或公司)有利害关系的人或机构(例如金融机构)提供有关该银行(或公司)从事投资的风险裸露(Risk Exposure)情况。但是,由于财务报表的频率最多一季一次,因此外部控制常常是事后的。
在以上公司层次的管理下,对于部门层级的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许多银行或金融性企业的投资部门皆采取交易、交割事务分别由不同人员(或单位)处理的方式。此方式的功能在于可使部门间相互牵制、避免人员风险(如携款和有价证券潜逃的风险)。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仅适用于商业银行并且可以推广到一般金融性企业的金融投资内部风险控制的组织设计构架(如图1所示)
二、软体面规划——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原则
1、现代观念
行为学派强调“从法不足以自行”、“成事在人”,因此在制度学派规划出有关规矩、制度等硬体面后,仍有待于以现代观念制定下列软体面措施来赋予其血肉、生命。
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因此应当具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形成共同的文化和理念。
(1)共同文化。如何把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深烙在员工心中,创立共同的企业文化,一直是企业努力的课题。也就是让员工心悦诚服地遵守银行从业人员、投资相关人员的伦理准则,并乐于主动促使其个人、部门将风险控制在最小,以追求企业和个人的长期福利极大。
(2)科学用人。投资、稽核人员具备守法意识和业务能力是使整个制度顺利运作的充分条件。因此管理者应做到科学用人和知人,通过用人前的心理测试等,以降低聘用的交易员、交割员和稽查员品行不良的概率。美国联邦理事会前*优克尔在他的G30报告中建议:“对于交易员的心理压力,必须定期做模糊测试”,其目的仍是为降低管理风险。
我们认为,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和避险观念。巴林银行等的例子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性,应认识到伴随着银行业务多样化带来的是风险多样化,个别风险和风险点(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极具杀伤力,足以摧毁整个基业;要把握利润、规模速度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要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也不要过分强调风险而忽视合理的利润、规模、速度。总之,在银行上下树立一种强有力的风险意识,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强有力的基石。
2.内部管理风险原则
(1)充分识别风险原则。这是风险管理实施的第一阶段和必不可少的准备。随着金融商品设计开发和交易方式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外活动的增加,许多潜在风险无法通过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分析来评估。这要求风险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风险分析能力,才能使风险管理措施可行。
(2)主动规避风险原则。这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而言。商业银行应避免与高风险对象、信用评级不佳的对象交易,以免损失。规避风险的另一涵义是指应正确处理好保值或降低成本与企业谋利和巨大风险的关系。
(3)全面分散风险原则。经验法则证明,不同资产投资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它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外部风险的控制成效更为显著。
(4)严格*风险原则。它是指将交易可能的风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金融交易的银行(或金融性企业)都应设定一个交易限额和风险限额。1988年《巴塞尔协议》关于从事衍生商品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规定,要求在分别赋予银行特有的金融资产和资产负债表外交易项目的风险权数后,银行资产自由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8%。
(5)相互核对风险原则。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之一。在部门分工的基础上,任何一项金融业务都不能全部由一个人单独处理,而必须经过多个部门复核监督。
商业银行应按照以上观念和原则设计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应能把个别风险的管理过程融于总体的风险管理*中,它应包括:(1)风险衡量系统。要使风险衡量过程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所面临的风险的多种类型;风险衡量标准也要能为各层人员所理解,并且能为风险限定和监测提供共同的构架。(2)风险限定系统。它应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资本水平的充足性相吻合,还要为各种风险设置分类界限,并保证风险裸露超过设定水平时能及时报告管理层。(3)管理资讯系统。要使所测量的风险及时地从风险管理部门上报到高层管理部门,使之对风险概况有足够了解。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并考虑外部客观因素和外部控制机制的引入,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今国情的风险管理新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08
鬼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