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3 04:4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3 07:47
有出息的孩子志在四方,长大后大多去更广阔的天地,确实不能在父母身边进孝,但这并不能说他们不孝。读书不好,经济不好的,大多就在父母身边,但他们不一定孝顺,既使孝顺也是一种愚孝。对于“孝”字,在传统里是跟“顺”连在一起的,所谓“孝顺。”《弟子规》的总纲和开篇就是讲得这个。我们避开别的不谈,就一个孩子如果对父母百依百顺来说,那末,他还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吗?没出息的人,有什么本事来孝顺他的父母?当然,我这里并非是说孙子可以痛打他的爷爷,女儿可以咒骂她的母亲。“孝”本来是子女之对父母天然存在的,加后天共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亲情,一种爱,一种责任和义务,并用道德和法律及舆论而巩固和约束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在传统里,却赋予了它太多不合理的东西,有的甚至荒谬到不近情的地步。如果完全按照那一套说法从做,那末,至少,培养出来的都是奴才。这样说,我并非否认传统孝文化的全部。传统孝文化里有优良的精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广大,但现实,是社会上特别是社会下层里传统孝文化里的糟粕太多,以致造成老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都很痛苦。有些宣传说教,持别是逢年过节,大讲持讲“常回家看看,”而现实是,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流动性很大,背井离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已经是很伤心的了,还在他耳根边这样的喋喋不休,这简直是“伤口上撒盐”啦。宣传说教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实际,结合时代特征,不要说简直就是“风凉话”的空话。对“孝”字,我们也应当像对待其他传统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广大其精华,使老人安渡晚年,摒弃那不合理的部分,使幼儿、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徒增烦恼,更不要苛求到“绑架”人的程度。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养老,已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亦是社会问题。“瞻仰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写入法律的。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瞻养他的父母,那就为法律所不允,社会所不许。这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力保证,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是,一个“孝”字,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有时侯还是一种严酷的考验。瞻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感激的看到,政府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不断出台助老抚老敬老爱老的各项政策措施,希望更趋完善。社会及社会团体,也应发扬互助精神,帮助养老有困难的人。子女,有天然的亲情在那里,有良心在那里,有做人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在那里,有法律和社会舆论在那里,瞻养父母,义不容辞,大多数情况下责无旁贷。关于“孝”字我们传统文化里更多的是精华,有人人耳熟能祥的精辟之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忤逆之子。“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不完全对,“迹”还是要论的,但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相信绝大多数为人子孙者都能神领心会的,这里当然包括有出息身在远方的游子,也包括读书不好,经济不好,在父母身边进孝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3 07:41
你所说的有出息的人,不会成天跟在父母身边,成天跟在父母身边的人没有出息,这句话本身的意思就是有问题的。并不是成天跟在父母身边的人都没有出息,而且这个有出息,这个词是根据你自己的判断来的,有的人觉得是孝顺,有的人觉得是做出一番成功的事业,有的人觉得是能奉献自己。如果你觉得,有出息是做出一番成功的事业的话,建议你立刻马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先去其他公司学习一番,也可以自己开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