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7: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34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
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扩展资料:
斗彩特点:
胎釉方面
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小杯胎体之薄几同蝉翼,可映见手指。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下降所致,标志着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比明朝前期更为严格。
彩色方面
丰富而华贵。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蓝”所用颜色也远较成化斗彩为少。“运用不同的选料和配比,做出这么多的彩色,是成化时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创造”。成化青花色泽淡雅,釉上彩色鲜艳清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35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先放在窑内用高温烧成青花,然后填上彩料,再由烘炉低温烘烧制成。是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精品。
扩展资料:
一、斗彩鉴别方式:
1、胎土方面。由于成化年间的战争早于雍正时期的辉煌,优质的胎儿土壤已经在雍正年间用完了,因此,从土壤的角度来看,战斗颜色略高于珐琅质。
相比之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化豆菜的胎儿土壤的暴露部分是非常纯白色和油性的,虽然拉丝过程达到了顶峰,但它无法弥补“先天性缺陷”的缺点。
2、纹饰方面。虽然都是宫廷宫殿,但是皇帝已经批准了彩绘图案,画家们都是宫廷画家,然而,在成化年间,画作是由宫廷画家创作的,线条生动流畅,笔触生动。
相比之下,虽然笔法仍然精巧而准确,但是,缺乏陶瓷瓷器上的群体自由度,这一点略显迟钝。
二、明成化斗彩最为名贵,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品。其中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等工艺制作精良,胎骨洁白细腻,尤其着名。历代对成化斗彩均有仿制,尤以康熙、雍正时仿制得较好,雍正朝时还出现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斗彩工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35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的工艺品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
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36
斗彩又称“豆彩”“逗彩”“填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色瓷器装饰工艺,也用来指代施用这种工艺的瓷器。
制作时要先烧成勾画轮廓的青花,然后再填充彩色并以低温二次烧成。
宣德年间被视为斗彩的萌发期。*萨迦寺藏有明宣宗御赐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现藏*博物馆),所绘的鸳鸯就已经结合了青花与五彩技法,可以视为斗彩的前身。
扩展资料:
工艺
从*日喀则萨迦寺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款斗彩鸳鸯莲荷纹碗和1988年11月景德镇明御用窑厂遗址出土的斗彩鸳鸯莲荷纹盘,可窥一斑。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品中亦有相同于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成化鸳鸯莲荷纹盘。
它们的装饰题材、构图设色、描绘技法与宣德器如出一辙,只是彩色较宣德薄匀鲜亮,画面效果稍稍不及宣器生动自然,略显拘谨。显然,声名赫赫的成化斗彩是在宣德斗彩成就基础上发扬光大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化斗彩在胎质、色釉、装饰、工艺技法、品种诸多方面都高出宣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37
斗彩(英语:contrasting colours、joined colours、doucai),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色瓷器装饰工艺,也用来指代施用这种工艺的瓷器。制作时要先烧成勾画轮廓的青花,然后再填充彩色并以低温二次烧成。又称“豆彩”“逗彩”“填彩”。
明代并无“斗彩”之名,凡是釉上彩瓷均称作“五彩”。由于当时还不能生产釉上蓝色,凡是出现蓝色的地方一定要依靠青花,所以明人并不重视釉上、釉下彩色同时出现的效果。
清代发明釉上蓝色,因而可以生产完全不依赖青花的纯粹釉上五彩瓷器,从此把斗彩单列一类。成书于雍正的《南窑笔记》记载:‘青料画其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即可称为斗彩。
扩展资料:
宣德年间被视为斗彩的萌发期。*萨迦寺藏有明宣宗御赐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现藏*博物馆),所绘的鸳鸯就已经结合了青花与五彩技法,可以视为斗彩的前身。
制作过程
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首先选用青花颜料(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制成)勾绘、描绘图案轮廓和样式,然后在表面施涂无色或浅色的釉彩,经高温还原焰(约1300摄氏度)烧制成釉下青花瓷器。
再在烧制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再用各种彩绘矿料进行填绘,再经过低温烘烤(约700-800摄氏度),最终成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