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工业劳动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6 11:5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2:42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编辑本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特别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二)发展阶段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我国台湾省持续了40年。只有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才能看到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三)存在广泛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覆盖城乡两大地域。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编辑本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举措。
我国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优势。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1996—2001年间,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同期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仍是我国农业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经济。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1996— 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5.5%。农村工业化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已为建设小城镇打下了经济基础。
编辑本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
从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较低,我国仅为28.6%,而欧美日澳8国平均为69.55%,差距非常明显。
2.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使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市场相对萎缩。
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经济上升阶段,产业增长的“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汽车、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显著上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形势明显好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或抵押而被拒贷的高达56%。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造成非正常融资迅速膨胀,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进一步加剧。
4.激励性政策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政策环境看,目前国家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现有和新办特定企业与个体经营户在工商登记和税收减免方面,出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扶持对象仅限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企业类型也主要限于一些传统的服务型企业,对大多数企业多用人工并没有太强的激励作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需要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信息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尚很欠缺。
5.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遭遇更大的阻力。
国际上除了设置技术(绿色)壁垒、实施反倾销手段来限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外,SA8000标准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这一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健康安全等。尽管该标准的宗旨不错,但它却极易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据悉,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等产品,均受到SA8000的约束。ok?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2:45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编辑本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特别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二)发展阶段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我国台湾省持续了40年。只有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才能看到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三)存在广泛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覆盖城乡两大地域。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工序,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
编辑本段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举措。
我国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优势。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1996—2001年间,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同期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仍是我国农业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经济。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1996— 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5.5%。农村工业化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已为建设小城镇打下了经济基础。
编辑本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
从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较低,我国仅为28.6%,而欧美日澳8国平均为69.55%,差距非常明显。
2.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使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市场相对萎缩。
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经济上升阶段,产业增长的“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汽车、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显著上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形势明显好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或抵押而被拒贷的高达56%。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造成非正常融资迅速膨胀,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进一步加剧。
4.激励性政策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政策环境看,目前国家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现有和新办特定企业与个体经营户在工商登记和税收减免方面,出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扶持对象仅限于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企业类型也主要限于一些传统的服务型企业,对大多数企业多用人工并没有太强的激励作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需要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信息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尚很欠缺。
5.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遭遇更大的阻力。
国际上除了设置技术(绿色)壁垒、实施反倾销手段来限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外,SA8000标准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这一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健康安全等。尽管该标准的宗旨不错,但它却极易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据悉,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等产品,均受到SA8000的约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2:43
123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2:38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