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5: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5:27
一、简介
田径运动中的一个投掷项目。运动员经过助跑后把标*投掷出去。田径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之一,*杆木质(或金属制),中间粗,两头细,前端安着尖的金属头。旧式武器,在长杆的一端安装*头,可以投掷,用来杀敌或打猎。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一种捕猎工具,将竹子或木头的两端打磨削尖而成,可以直刺也可以抛掷。在后代,亦衍生成为一类作战武器。掷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它的完整技术,是由肩上持*经过一段预先助跑连接投掷步获得动量,通过爆发式的最后用力作用于标*的纵轴上,将标*经肩上投出去。古代标*在比赛方式上除了投远度外,还有投准比赛。男子标*规格: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规格:重600克,长220—230厘米。考古研究发现,从旧石器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制造复合工具,其中石矛是出现较早的武器。如果将石制的尖状器装置在木棍上,即可制成刺击用的矛或投掷用的标*。但是,有些石矛首与矛形石簇很难分辨,因为安长柄以刺者为矛,安半长之柄以投者为标*,安短柄以射击者则为箭。然而,历史的遗迹则表明,自远古以迄商周,标*确为我国劳动人民狩猎的劳动工具和作战的远射兵器之一。
二、古代理用
起源于古代人类用长矛猎取野兽的活动,后长矛又发展成为作战的兵器。公元前708年被列为第18届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之一。现代标*运动始于19世纪的瑞典、希腊、匈牙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比赛。最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运动员赫尔德(Franklin Held)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延长了标*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60年代瑞典制造出金属标*,使标*的滑翔性能更强,大幅度提高了运动成绩。1984年民主德国运动员霍恩(Uwe Hohn)以104.80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国际田联为保证看台观众的安全,1986年将男子标*重心向*尖方向前移4厘米,以降低飞行性能,1999年又将女子标*重心向*尖方向前移3厘米。标*可用金属或其他适宜的类似材料制作。男子标*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重600克,长220~230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单手将标*从肩上方掷出,*尖必须落在投掷区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标*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发展
标*是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标,又称"投*"、"投矛"、"短矛"、"镶*"等。巧镞和骨标*、在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为狩猎武器。铁镞标*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曾装备过。希腊斯巴达人的轻装步兵可将标*投掷20一60米远。古罗马重装步兵的投矛长约1,5一2米,重4一5公斤,其投矛有很长的铁尖安在木柄上,投掷30米。为使标*投掷得更远,(达70一80米),有的标*上装有皮带环,以使投掷力键增加,(罗马步兵多在冲锋前投掷标*,在扎入对方盾牌后,标*上的倒钩使得标*极难拔出从而影响敌人盾牌的防御效果,若要拔出标*则会毁坏盾牌),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澳大利亚人)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阿留申群岛人),标*是一种基本的投掷武器。在西欧,标*一直流传至中世纪。在俄罗斯,标*即为短投*。在《梆戈尔远征记》一书(公元12世纪)中首次提到标*。在中国原始社会已有标*,但到宋代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又称"梭*"。元朝蒙古军善用标*,杆短另尖,*有四角形、三角形、圆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以抛掷杀敌。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长68厘米,*刃长23力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有姻长箭,两端都可以刺人,便于投掷。清代的标*多用木竹为柄上加铁镞,略如明制。还有一种卫体用的标*,*杆较短,镞长6寸,木柄杆长1.8----1.9尺,重不到2斤。纯铁打造的标*更短「全长不到2尺,重不过4斤,技艺精熟者可干50步内投中敌人。标*是人类历史上有据可靠的最早的远程兵器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被用作重要的狩猎工具。标*一般由有镖头和*杆组成,有些装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镖头由金属打制而成,一般有锥形和长水滴形等形式,套装在*杆上。*杆通常用硬木、竹竿或金属制成的。在战场上,标*常常与盾牌配合使用,以弥补近身武器的不足。随着弓弩的出现,标*的使用开始减少,但是直到13世纪,标*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
四、标*使用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或民族普遍将标*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和自卫作战的武器。云南、贵州等西南各省少数民族所用的标*,大都体质轻小而铁镞极为尖锐,*杆用竹者多,用木者少,而不以铁制。有的*镞即以竹木削尖为之,甚为便利节省,而杀敌功效不减。苗族和瑶族有时敷毒于*尖,凡中标者性命难保。即使标*上不敷毒,其射程之远,射力之猛,投掷之准,亦能洞胸穿首。羌族标*形似无羽之箭,镞体细长,安镞之端尤细,非精于此道者难于有效地运用。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记其旅途所遇之事云:“忽有四人持镖负弩,悬剑橐矢,自后奔突而至。”福建一带的人民自古擅用标*,且善于水战。《明史·兵志三》载:“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明方以智《通雅·器用》:“今滇兵皆用标*空掷,谓之标子。”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记》:“獠童兵器,每洞各习一种,其习标*者铁刃重二斤。”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我国南方地区自古以来不仅擅用标*,而且不同民族各具特色。东北边疆各族所用的标*,形制较为笨重,镞刃较为宽大,既不类西南地区,也不似西北蒙古族及回族之具。如生活在松花江一带的赫哲族等部落所用的标*,通常近1米,铁刃长约40厘米,杆为木制。双形首如三角平体箭镞,腰细而尾复宽,如蜂腰形,腰有一小铜箍,尾亦有一较大的铜箍,另有三铁片,刃尾接杆处缀有红布。此种标*近于矛形或长*形,其刃镞颇长,可兼作刺兵之用。这或许是因为东北人身高力大,善于马上作战,或为掷敌之具,平地使用则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适应。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深山丛林之中,制作和使用标*的技艺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五、我国的古代发展情况
在周代的战术中,双方激战往往先发矢射远,继以标*互掷,然后冲锋陷阵,短兵相接。但是,周代以至唐代的史籍中极少提及标*,可能与这段历史时期军旅作战过于依赖弓弩有关。然而,用以投击的矛或可视之为标*。《史记·匈奴列传》:“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裴集解引三国吴韦昭曰:“形似矛,铁柄。”这种铁柄短矛,近战中可用之以刺,亦可投击。又《晋书·苏峻传》记载:“(苏峻)与数骑北下突阵,不得入,将迥旋白木陂,牙门彭世、李牵等投之以矛,坠马,斩首。”宋代以后,标*被列为军中的常规作战兵器。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旁牌》:“《宋朝会要》曰:太宗闻南方以标*旁牌为兵,令萧延皓取广德军习之。军士之用标牌,此其始也。”宋王应麟《玉海·兵制四·咸平广捷兵》亦云:“先是帝闻南方以标*旁牌为兵器,命有司制之。”宋代的标*又称“梭*”,长数尺,原为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兵器,步战时为旁牌手并用。《水浒传》59回中号称“飞天大圣”的李衮能使一面团牌,手中仗24条铁标*冲锋陷阵,立体地再现了标牌的使用方法。并且标*也为骑战者所用,称为“飞*”。《水浒传》70回中的花项虎龚旺,就会马上使“飞*”。元代蒙古骑兵善用标*,风格独特而技艺尤精。他们使用的标*既可两头刺敌,又能投掷杀敌,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所用的标*有三种:其一名“欺胡大”(Tschehonta),其体甚长,向前之刃作三角形,杆尾之刃作花瓣形,两头均可刺敌,亦可投掷杀敌。其二名“巴尔恰”(Barchah),体亦长,向前之刃近于斜方形,杆尾之刃作圆头钉形,两头可刺,亦可掷杀敌人。其三名“三尾掷*”,向前之刃作圆头钉形,杆尾有三尖刃,不在尾端,而装置于尾旁,似有箭羽的作用。此种标*之体较短,虽亦可在马上刺敌,但其作用纯为抛掷杀敌之远刺器,故称“三尾掷*”。明代军队中使用的标*,*杆以缠软的稠木或细竹制成,长约7尺,前粗后细,铁锋重大,因重心在前,所以投得远,一般以30步为基本要求,准而有力。虽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长68厘米,*刃长23.5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如长箭,两端均可刺人,便于投掷。明代沿袭宋代遗制,军队非常重视标*,而且强调步战使用必与藤牌相配。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三》:“梭*长数尺,本出南方蛮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以制人,数十步内中者皆踣。以其如梭之掷,故云梭*,亦云飞*。”为鼓励士卒平时刻苦习练标牌技术,军中还设立了明确的测试规定和奖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