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4: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51
诗作
《独登杜拉山绝顶》
济胜渐无腰脚健,探幽陡觉心胸开。泉声若共石斗激,岚影时与云徘徊。
眼前已觉九霄近,足底忽送千峰来。天悦羁人出奇境,家乡不见空生哀。
论著
《变法》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上古之天下,一变而为中古。中古之天下,一变而为三代。自祖龙崛起,兼并宇内,废封建而为郡县,焚书坑儒,三代礼乐典章制度,荡焉泯焉,无一存焉。三代之天下,至此而又一变。自汉以来,各代递嬗,征诛禅让,各有其局,虽疆域渐广,而登王会列屏藩者,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此外无闻焉;自明季利玛窦入中国,始知有东西两半球,而海外诸国,有若棋布星罗;至今日,而泰西大小各国无不通和立约,叩关而求互市,举海外数十国悉聚于一中国之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几于六合为一国,四海为一家;秦、汉以来之天下,至此而又一变。
呜呼!至今日而欲辨天下事,必自欧洲始!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舍此,无以师其长而成一变之道。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其他则彼之所考察,为我之所未知;彼之所讲求,为我之所不及。如是者直不可以偻指数。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
然而一变之道难矣。以今日西国之所有,彼悍然不顾者,皆视以为不屑者也。其言曰:我用我法以治天下,自有圣人之道在。不知道贵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断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今观中国之所长者无他,曰:因循也,苟且也,蒙蔽也,粉饰也,贪罔也,虚骄也;喜贡谀而恶直言,好货财而彼此交征利。其有深思远虑矫然出众者,则必摈不见用。苟以一变之说进,其不哗然逐之者几希!盖进言者必美其词曰:中国人才之众也,土地之广也,甲兵之强也,财力之富也,法度之美也,非西国之所能望其项背也。呜呼!是皆然矣。特彼知人才之众,而不知所以养其人才以为我用;知土地之广,而不知所以治其土地以为我益;知甲兵之强,而不知练其甲兵以为我威;知财力之富,而不知所以裕其财力,开源节流,以出诸无穷而用之不匮;知法度之美,而不知奉公守法,行之维力,不至视作具文。凡此皆其蔽也。故至今日而言治,非一变不为功。
变之之道奈何?其一曰:取士之法宜变也。贴括一道,至今日而所趋益下,庸腐恶劣不可向迩。乃犹以之取士,曰制科,岁取数千百贸然无知之人,而号之曰士。将来委之以治民,民其治乎?故我曰:取士之法不变,则人才终不出。
其一曰:练兵之法宜变也。今之陆营水师,其著于籍者,有名而无实。当事者以兵不足恃,又从而募勇,能聚而不能散。今天津驻防之兵至十万,虽足以拱卫神京,翼保畿辅,以壮声威而遏戟铁;而他处海防均须整顿,绿旗满营,水师战舰,皆当易器械,更船舶,使之壁垒一新,而不得仍以戈矛弓矢从事。苟仍其旧而不早为之计,是谓以不教民战,无殊驱之就死地也。故我曰:兵法不变则兵不能强。
其一曰:学校之虚文宜变也。今所设教谕训导,小邑一人,大邑两人,虚糜廪粟,并无所事。且其人,类皆阘冗*,龙钟寡耻,不足为士之表率。书院山长,祈取声誉,以所荐之荣辱为去留,而每月所课,不过奉行故事而已。是朝廷有养士之名,而无养士之实也。是反不若汉时所立国子监,天下士子,犹得读书于其中也。
其一曰:律例之繁文宜变也。昔高祖入关,其与民约,不过曰法三章耳。近世之吏,上下其手,律例愈密而愈紊,不过供其舞文弄法巳耳。拘牵文义,厥弊日滋。动曰成例难违,旧法当守,而一切之事,都为其所束缚驰骤矣。是朝廷有行法之名,而无奉法之实也。是不如减条教,省号令,开诚布公,而与民相见以天也。
凡是四者,皆宜亟变者也。四者既变,然后以西法参用乎其间。而其最要者,移风易俗之权,操之自上。而与民渐溃于无形,转移于不觉。盖其变也,由本以及末,由内以及外,由大以及小,而非徒恃乎西法也。1874年《循环日报》。
王韬与《循环日报》
借助《循环日报》,王韬得以时政为纲,纵论天下大势、横议治国方略,写成了近千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在此办报宗旨指引下,王韬让报纸“取西制之合我者,讽清廷以改革”,开启了近代文人论政之先河。
1.文风轻松优雅,是广泛传播的前提
王韬非常注重形式、文风,创建了一种新型政论体。在写作技巧上,单刀直入、立场鲜明、开门明确观点的写法,确保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文章要旨。
《达民情》开头即:“天下虽大,犹一人之身也。治天下之事,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病者,必先使一身之神气充足,血脉流通,然后沉疴可去。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千格,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
在字数处理上,王韬的政论多千字左右,《弢园文录外编》里184篇均如此,一为方便刊登,二为便于阅读。至于重大题目,王韬则巧妙采取了分篇连载的论述方法。《弢园文录外编》就有关于原道、原学、原人、原才等共12篇分篇评论作品。另外,王韬的句子也多以短句为主,既朗朗上口又言简意赅,有音乐美,同时理解起来也比较轻松。这种不追求华丽辞藻的语言,保证了各种层次读者都能读懂文章思想。这种文体虽无几十年后梁启超的文体那样风行,但简洁程度足以供最广泛的中国文化人阅读。
2.针砭时弊,“提极端取其中”的技巧
王韬深知“取法其上,合乎其中”之理,所以行文拒用婉言,总是一针见血直入问题核心。这与后来梁启超所言“夫人之安于所习而骇于所罕闻,性也,故必变其所骇者而使之习焉,然后智力乃可以渐进”,可谓殊途同归。
“其能识英国语言文字者,俯视一切,无不自命为治国之能员,救时之良相,一若中国事事无足当意者,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寥寥数笔,王韬把洋务派*骄横跋扈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挖苦得体无完肤。
3.思想主张,先“破”后“立”
“破”得直言不讳,“立”得干脆直接——先“破”后“立”,这是王韬思想的核心特点。
“破”即“除”社会之“弊”,要旨在“批判”——解释国家弊政,讽刺落后现状。例如,王韬直言要“清仕途”,认为“科目、捐纳、保举,三途并进,杂矣,滥矣。必当痛加沙汰,严为甄别”;建议要“裁冗员”,“其有闲员末秩,无益于民事,徒足以耗国家度支者,无论文武,悉从而汰之”。这种不避锋芒,直面现实的义正词严,显示出王韬的荡气回肠与热血沸腾。
“立”即“寻”现代之“径”,主题在“主张”——介绍西方现代制度,启蒙民心,主张变法维新。比如,王韬提出“取士要得真才,练兵当以*炮为先,然后使兵强”。并强调自强必须重民,以往积弱源于贱民戕民,指出封建*“惟知耗民财,殚民力,敲膏吸髓,无所不至,囊囊既饱,飞而扬去,其能实心为民者,未有也”。王韬用铮铮忠言,承担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
4.对比手法,通达社会之现状
中西方文化熏陶使得王韬此时的思想视野极其广阔,这种世界性视角,也使其政论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性结构——常将别国的情形与中国的现状放置一起,产生是非优劣自见的对比效应。
如言洋务,王韬主张先要知彼,知彼则先“习泰西语言”,但“中国之能操泰西言语,能训英人文字者,当轴者辄深恶而痛嫉,中国文士亦鄙之而不屑与交”。但列强诸国“彼处则设有翻译*,及教中之神父牧师,效华言,识汉字,留心于我国之*,于我之俗尚风土山川形势物产民情,悉皆勒之成书,以教其国中之民”。言“重民”,“西国民寡而如此,中国民众而如彼。”“如此”者是指欧西“民寡”而“众志之如城,大可用也”;“如彼”者则指中国“民众”而“不善自用其民也”。在对比中,王韬形象揭露了现状问题之所在,也间接介绍了改进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