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6 15: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6 19:53
如果身处困境中,你改变不了困境本身,那就去适应它,改造它。“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今天广为人知的句子,今天遭人非议,说苏轼是自我安慰,强作豁达。其实不是的,无论他被贬谪到何处,他是真的把自己的命运融入那个环境中,造福当地百姓。杭州西湖、惠州西湖,今天这些著名景点,都是苏轼造就的利民工程。他并非没有痛苦的时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是真感情,真痛苦,他平时不写,不像某些诗人,一写就一组诗。他到了难以自抑的时候,一首就足以表尽所有的情与痛。这体现了他情真的一面。苏轼的心性、品性、感情,都是很真实自然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人单纯认为,“气自华”的气就是外在的气质,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思想、品性。每个文人的气度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喜欢苏轼什么?我觉得就是豁达、放旷、乐观的精神、清廉正直的品格、真实自然的性情。这些统统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境界”。苏轼的为人,他的人格品性,造就了他的独特人格魅力。不仅在现在深受人们喜欢,在当时,也广为百姓爱戴。他死后,“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古代的仁人志士,名节重于泰山,一生甘愿粗衣陋食,节俭生活,也不愿丢失志向,贪图名利。诗书读得多,并不能让一个人“气自华”,关键你读了那么多书,用在何处,体会在何处,践行在何处。读书,它不是用来炫耀学识的,也不是用来贴金裱玉,也不是为了增加谈吐的资本。而是用来修养内心,培养品性,提升思想境界的。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书还是在书里,而没有在内心。当你什么时候感觉到“人间有味是清欢”,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