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心理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45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挫折指的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人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遭受的阻碍,由于自身原因无法解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困难,并且在其目标动机的推动下,在其实现目标或者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生活中出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首先介绍了抗挫折能力的含义,阐述了在应对挫折时中学生的几种行为表现,并提出了提升中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162(2019)32-0024-01
所谓挫折指的是人们在实现某一目的性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认为自身能力无法克服或者能力不够而不能解决的困难,导致其不能实现预期需要或者动机的情况。中学生遭受一定的挫折能够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成长。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应对挫折的过程中要给予耐心正确的引导,全面提升学生对挫折的抵御能力。
一、中学生面对挫折的常见表现
悲观孤独。中学生在面临挫折后往往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藏在内心深处,对事物表现出不感兴趣、与己无关或者封闭自我的态度。
思想多变。中学生的需要如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想象,在虚幻的梦境中实现自身需求,也就是“白日梦”的真实反映。
行为退化。中学生如果遭受挫折,由于心理无法承受,就会表现出行为退化,也就是所谓的实际行为与年龄不符的情况,甚至行为会回到儿童时期。
反向行为。由于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人在遭受挫折后,会尽量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隐藏起来,表现出实际行为与真实意愿不匹配的现象。比如,心理明明产生一定的对立情绪而实际表现出顺从、热情等反向行为,长期下去就会使中学生面临潜在的心理健康威胁。
行为攻击。中学生在遭受挫折后,有的就会将自己的愤怒情绪转变为对他人的直接性或者间接性攻击行为。直接攻击指的是直接将挫折的引起人或者物作为攻击性目标;而间接攻击指的是对于挫折的造*没有办法或者条件不具备,而将自身愤怒发泄到自己或者相关人员身上,比如,经常出现的孩子由于家长责罚而离家出走的现象。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在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挫折能力实施计划,根据要求分步落实。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于挫折的应对表现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情况实际、找准具体挫折而采取有效的抗挫折教育方法。只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差异、把握学生不同行为特点,才能破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如,对于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经常会受到表扬,整个成长过程比较顺畅,使得其自身抗挫折能力偏弱。沉溺于自身优点而忽视自身不足,就会导致外人也沉醉于其“光芒”中,而不在意其是否存在缺点。所以,对于光芒毕露的学生,教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特意设置一些挫折障碍,使其受不到表扬,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又如,学习成绩偏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自信,无法建立应对挫折的勇气,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使他们提升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战胜挫折、不惧困难的相关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障碍设置、道理讲述等多元化方法,使学生知道成长过程中难免遭受挫折和困难,启发他们在面临挫折时能够不气馁、不畏惧,敢于找到方法战胜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抵抗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在合理的时机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和指导,及时对不健康心理进行矫正,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施教,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年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目标。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师、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抵抗挫折的意志。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广播、板报等形式,发挥好*导向作用,使抗挫折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营造出浓厚的内、外部抗挫折教育氛围。比如,学校可以专门在文化长廊开设抗挫折教育专栏,通过宣传名人战胜挫折、困难的警句以及学生自身抵御战胜困难的先进事迹,使学生自觉投入战胜挫折的教育氛围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抗挫折教育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充分落实好思想*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基地,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邀请老红军、劳模、企业家讲述他们的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真实事迹,使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树立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其次,在学校、家长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抗挫折教育,专业学者也要加强该方面研究,家长要有针对性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抗挫折教育环境,做好学校抗挫折教育的辅助工作。
人在成长的各个过程中都应该进行抗挫折教育。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该增强青少年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使他们在面临困难时能够采取方法积极应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45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付挫折的解析能力和承受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抑郁、紧张、消极、焦躁、愤怒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优秀学生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地捕捉到优秀学生的挫折问题。
我班里有一个在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学生,因此我让她当了班长。平时的学习、表现根本不用老师操心,而且还是老师的小帮手。就是因为这样,她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高,每次都想考100分。一开始,我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好的。可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太强了。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跟小明一组,因为他总是不听我的指挥,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表现不好,拖我们组的后腿。您能不能换一个人?”当时我正在忙其他事情,就对她说:“既然他是你这组的组员,你就有责任管好他。”没想到孩子哭着跑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是时候对她进行挫折教育了。
二、设定距离,面对挫折。
我在心里猜想:也许这个孩子因为平时表现好,跟老师走得近,就想行使“特权”换组员,认为老师会满足她的一切要求。于是我想了想,利用休息时间把她叫到没有人的办公室单独进行交流。正好当天我们上了品德课,内容就是遇到困难要勇敢战胜它。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对她说:“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你退缩了,你就是一个失败者;相反,如果你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它,你就是一个成功者。我们就把那个同学当成是你遇到的一个困难,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影响他,帮助他一起进步,相信你会很有成就感的!你愿意试一试吗?”孩子听了我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后来,我经常看到这位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那位“学困生”补课,慢慢地孩子进步了。
总之,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引导、教育,切不可什么都一味地满足,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46
如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1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战胜挫折、不惧困难的相关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障碍设置、道理讲述等多元化方法,使学生知道成长过程中难免遭受挫折和困难,启发他们在面临挫折时能够不气馁、不畏惧,敢于找到方法战胜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抵抗意识和能力。
2 在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在合理的时机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和指导,及时对不健康心理进行矫正,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施教,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
3 在学校、家长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抗挫折教育,专业学者也要加强该方面研究,家长要有针对性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抗挫折教育环境,做好学校抗挫折教育的辅助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46
童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形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挫折教育则是帮助孩子抵抗挫折的一种方法。
很多家长都一味的认为,只要孩子跌倒时不上去扶他,就是“挫折教育”了,其实不然。
挫折教育是利用和创造某种灵感,鼓励孩子根据教育和教育的要求进行头脑风暴,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发展和尝试克服困难,敢于遭受挫折。
从而引导孩子摆脱依赖,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般来说,抗挫折能力在孩子3 - 4岁时发展最快,孩子在5 - 6岁时可以合理地应对挫折。
当孩子们学习一项新的生活技能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
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担心孩子受伤,从而剥夺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
例如,当一个孩子学会洗澡,他的父母担心孩子会把他的身体和房间弄得一团糟,所以他不会让孩子尝试学习。
再比如,当孩子开始试图用手抓饭的时候,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将衣服弄脏而选择喂食物,这也是典型的干涉。
事实上,在科学教育的指导下,让孩子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克服,这将为孩子将来克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