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2005无锡,苏州中考语文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0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34
苏州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34
2005年苏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jstqm 作于 2005年6月25日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 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 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35
2005年苏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 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 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35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 第一部分(24分) 1. ①陌 ②眺 ③缀 ④钟 2. 错别字:略成 竟 销 改 正:掠 陈 竞消 3. ①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③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⑧亲贤臣 远小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着“持之以恒、顽强不息、全身心投入”这些方面都可以写。如果有另外的想法,言之成理也可以 5.B D“海洋”改为“宇宙空间”使说明更科学,因为“海洋”仅仅是地球上的一部分,用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宇宙不恰当,且与后文的“宇宙空间”不一致。“砂砾”改为“水滴”,能够与“大海”相照应,表达更严密。 第二部分(41分)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 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14.写孔乙己的“青白脸色”、闰土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生活的窘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最后一课即将结束,表现他心情的悲痛;写孔乙己身材高大,闰土的长高,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而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则是“我”的内心感受,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15.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6.冬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望月则从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 17.不是。如果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满月,那它与其他的望月应该是一样的圆,不能说最圆。 18.B 19.苏州人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有着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此种特点是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同时,“退隐文化”在一个时期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 人们的价值取向。 20.C(市井文化和隐逸文化不能代表苏州文化的主流,绣品和园林不是市井文化的产物,文中也并没有论及市井文化这一内容) 21.陶渊明在侧《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现出他的归隐思想。 22.园主人试图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林木之野趣”的“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23.A(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不是退隐文化) 24.细致、温和、柔韧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