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2 2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4 04:34
培养研究生
郑绍濂教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于1960年晋升讲师后,翌年就被批准为研究生导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后,他重新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自1981年至今,他共指导硕士生54人,博士生27人,其中70人已获得学位,目前正在他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1人。他虽年事已高,仍想再为国家多培养几名优秀的研究生。由于他的声望和学术水平,报考他的博士生非常踊跃,由于博士生导师每届指导学生数量有限制,他将一些优秀学生推荐给其他博士生导师。郑绍濂教授在指导他的研究生时重视育人工作,作为院党总支委员,他十分重视关心研究生政治上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入党愿望。他与党总支书记商议,加强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党总支经研究,专门成立了博士生党支部,并加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力量。他用自己争取来的课题经费支持所指导的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每次出国,他都会自费购买回一大堆专业书刊,其中不少直接赠送给他的研究生。他的研究生说,郑教授有着宽博的胸襟。他积极为研究生的成长,在专业上予以指导。他治学态度严谨,同时又尊重学生,指导学生论文总是认真与学生交流意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从不强加以人,又逐字逐句对论文进行审改,他所指导的学生学位论文绝大多数被评为优秀。他还在生活上对研究生予以关心。反映了一名长者对年青人的关怀。如他所指导的一名女在职博士生的丈夫患脑部胶质瘤,生命垂危,学院党总支组织募捐,郑绍濂教授捐出1,000元,使那位博士生深受感动。作为院长、首席教授,他不仅关心他自己所带的研究生,还关心其他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如有的导师与学生发生矛盾,他主动帮助做调解沟通工作。郑绍濂教授胸襟开阔,关心青年学生成长,在人格、学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又细致入微,对研究生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学生对他都十分敬重。他所指导过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少已在工作上、业务上挑起重担,有的已晋升为教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绍濂教授对整个学院研究生培养倾注了心血。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他坚持迅速提高培养高层次学生比例的意见,他认为复旦大学作为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就当更多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这成为学院的指导思想。学院在读研究生的比例近几年迅速提高,已占在院学生数的44%,到今冬明春,研究生的比例将达到全院学生数的50%。这是近几年来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持之以恒努力的成果。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几年来,在他坚持下,形成了对教师授课综合评估制度,分列细项,组织学生、系领导和有经验的退休老教授听课,分别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学校领导和研究生院的好评。
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郑绍濂教授借鉴国外培养务实型高级管理人才的经验,积极倡导并推进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教育,为我国和本校MBA学位设置和MBA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91年,他和一些兄弟院校的专家教授一起,力主尽早在我国开展MBA教学,积极向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他在报刊上介绍国外MBA教育发展的有关情况,呼唤MBA教育。199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复旦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试办MBA学位的九所高校之一。郑绍濂教授当选为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在指导委员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为实践基地,对MBA教育付出极大的努力。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到管理模式,无一不一一亲自关心。他率先倡导为MBA学生开设“管理沟通”、“管理伦理学”等新课程,在全国MBA教学中当属首创。为了提高MBA教育质量,在他主持下,通过反复接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MBA教育的合作关系,在五年内可派20名教师赴该校斯隆管理学院进修MBA有关课程。教师回国后结合我国实际开设所学课程,至今已派出十多名教师赴美国进修,绝大部分已回国执教。还与该校合作开设MBA国际班,选用该校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两校合作数年来,成果显著。最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又与香港大学携手,合作开设MBA课程班,不断推进MBA教育。郑绍濂教授认为,师资素质是学科建设与培养学生的根本,要更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就必须有更多高层次的优秀教师。为此,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他直接联系,由学院公派出国、进修、讲学、研究的中青年教师已有数十名。他倡导并推进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已见显著成效。多年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了多名优秀人才,多数是由他以诚感人而引进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的师资质量和学生素质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均不逊色于该校。在郑绍濂教授的领导下,1997、1998连续两年,报考复旦大学MBA考生数两次夺全国高校之冠,1998年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数、录取考生平均总成绩、管理专业科目平均考分等多项指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夺得全国高校首位。1997年11月在全国56所试办MBA教育的管理学院院长会议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了介绍发言,受到了兄弟院校的好评,被认为是较好的可借鉴经验。多年来,郑绍濂教授积极推进我国MBA教育师资培训,推进案例教育,作为全国MBA协作小组四位组长之一,参加主持编写MBA教学大纲,多次赴全国各地指导MBA教学,主持编写联考指南与大纲,担任联考复习资料主编等,为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郑绍濂教授是国内最早以定量方法来
研究经济和管理问题
的学者之一。在建立我国第一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我国技术进步作用及确定科技优先领域的系统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在高新技术管理、科技管理等领域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他在我国管理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87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2000年的中国》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项目先后获1988、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撰写《经济管理大系–––管理方法卷》、《高新技术管理》、《科技经济学》等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40余篇。他所领导的管理科学重点学科被列入复旦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并在全国高校首家设立了管理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
郑绍濂教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已在国内管理学界有很高的地位与影响,在他的领导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国际上也已有相当的影响。但最为令人钦敬的是他所具有的人格力量,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事业的毕身追求。去年我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时正值暑假,郑绍濂教授坚持捐出2000元,为我校我首位认捐人。在他和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短短两天时间内,58名党员人人捐款,教职工除出国等客观原因外,在校的全都捐了款,共筹集捐款26650元。是复旦大学第一个上交首笔捐款的基层单位。管理学院还以集体名义捐款8万元。反映了郑绍濂教授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关切。早在1999年救助水灾区农民时,他就带头捐助,以后为“希望工程”捐款,为学院多名患癌症的教职工捐款等,他每次都带头认捐。今年四月他从香港大学访问后回沪,带给分管行政的副院长一张有他名字的小纸片,是香港大学开会时作席卡用的,小纸片的背面原已用过。他对副院长说,香港大学学校经费是我校的十几倍,在一张小纸上尚如此注重节俭,他要那位副院长在院办公室开会时讲一讲,对教职工进行一次教育。一件小事也折射出这位老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追求。尤为令人动容的是,他在去年下半年在医疗检查时被确诊患了症,但他仍然象以往一样忙里忙外。有一天从早上8点起忙到下午,晚上接待外宾又一直忙到深夜十点。他的夫人张开明教授实在受不了了,打电话给院党总支书记,希望帮助她关心一下老郑。张开明教授对丈夫实在太了解了。他是只要工作不要命。他已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了党的事业,把发展中国高等管理教育视为毕身为之奋斗的追求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