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中,只有一人善终,这是为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1 22: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0:06
战国四大战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我们先大致看下这四位的结局。
一、白起。长平之战的两年后,公元前258年,秦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战局不利之际,秦王希望病愈的白起顶替王陵,但后者拒不接受,并且宣称此战必败。此后在战局吃紧之际,他更是多次抗拒秦王的命令。公元前257年,白起被降职为士卒,并被赶出咸阳。在离城十里之外的杜邮,在接到秦王使者送来的宝剑后,白起自刎而死。
二、王翦。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恬帅28万秦军伐楚失败后,嬴政听从王翦的意见,将全国六十万大军悉数交给他,倾全国之力再次攻打楚国。为了让秦王放松对自己的警惕,王翦在出征前、出征过程中多次找嬴政索要田宅。最终,王翦一举灭楚,自己也得以颐养天年。其儿子王贲、孙子王离陆续继承家业,担任秦军大将。
三、廉颇。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采取坚守政策老将廉颇被临阵换将,最终赵军在赵括带领下全军覆没。公元前251年,廉颇再次出马,击败乐乘率领的燕军。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命令廉颇率军伐魏,在不断获胜之时,赵王逝世,接位的找悼襄王任命乐乘取代廉颇。见被曾经的手下败将取代,廉颇愤怒之下拒不受命,且攻打乐乘,其后自己也逃往魏国。后来,由于多次败给秦军,赵王希望召廉颇回国,廉颇则也希望再度为故国效力。但在仇人郭开的破坏下,廉颇未能成行,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
四、李牧。李牧最为卓越的战绩,是扮猪吃老虎,一举消灭匈奴十万骑兵,使其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公元前232年,秦军大举伐赵,长驱直入,直到遇见李牧后才主动回撤。公元前229年,王翦攻赵,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僵持不下之际,秦王派人向郭开行贿,污蔑李牧谋反。赵王派人替换李牧,李牧拒不接受,被赵王处死。第二年,赵军大败,赵国灭亡。
这四位名将中,李牧堪称最惨,一心带赵军做最后的抵抗,试图使国家免遭灭亡,却死于奸臣之手;
白起次之,由于不听指挥、损害秦王权威,被勒令自杀;
廉颇则保留了性命,流落异乡,郁郁而终。
王翦则堪称武将的楷模,功高震主却能全身而退,享受荣华富贵。
四人的不同遭遇,原因各不相同,但反应出一个共性:封建君主与功臣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封建王朝,出于对权力的把控欲望,帝王对那些有能力的武将往往既要用之,更要防之。武将所立功业越大,遭受的猜忌则越大。
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毫无能力,但能投君主所好的奸臣往往能成为亲信;不断建功立业、为帝王征战的著名武将却大部分难得善终。
原因很简单:前者看起来容易掌控,不会对帝王的政权造成威胁。后者却过于有能力,往往让君主如芒在背。所以,只有像王翦这样故意贪财自污,装作毫无大志的武将,最终能全身而退。
最讽刺的是,中国历史上,亡于被君王所信任的奸臣之手的封建王朝,远远多于被武将武力篡夺的。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中,只有一人善终,这是为何?
二、王翦。公元前225年,李信、蒙恬帅28万秦军伐楚失败后,嬴政听从王翦的意见,将全国六十万大军悉数交给他,倾全国之力再次攻打楚国。为了让秦王放松对自己的警惕,王翦在出征前、出征过程中多次找嬴政索要田宅。最终,王翦一举灭楚,自己也得以颐养天年。其儿子王贲、孙子王离陆续继承家业,担任秦军大将...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一人善终呢?
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政治制度大变革时期,诸候国战乱,国家存亡之机冒出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四大战将便是其中的顶尘人物,虽都是独当一面的战神级别的军事家,却只有一人善终,是为王翦!1、王翦 王翦可以说是三大战将白起、李玫、廉颇中最具神话的人物,无数征...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春秋时期是文人的天下,而对应的战国时期则成为了武将的天下。而一旦提到战国,四大名将便是绕不过去的坎:白起、王翦、廉颇以及李牧。不论这四人的打仗水平如何,但在他们在历史上都能排得上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之后,只有王翦一人得以善终,名满天下。而其余三人都没落到一个好下场。白...
在战国四大名将当中 能够善终的人为何只有王翦一人
起翦颇牧,就是指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巧得很四人中,两个赵国人,两个秦国人。白起和廉颇在战场上长平之战中擦肩而过,王翦和李牧在邯郸之战中又擦肩而过,让我们无缘看到高人之间的巅峰对决。提到廉颇,人们立刻就会想起,那句充满悲情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随着蔺相如、赵奢等文臣武将的离世,...
战国有4大名将,那为何只有王翦得到了善终?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一人善终呢?一 首先,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功高震主只无法逃避的问题,也即白起、李牧、廉颇最后的结局,都和功高震主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功高震主,意思是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在韩信为西汉建立立下了...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一人善终呢?
此时恰逢大胜的亲昭襄王,更是深知权利斗争的险恶,倘若白起顺势灭了赵国,其功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功高震主不可不防,于是命令白起撤军。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无败绩的白起,即使此时赢得了长平空前绝后的胜利,而被迫放下更大的荣耀,其内心也难免孤愤难平,于是回到咸阳,对亲昭襄王的战略...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终?他是如何做到的?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虽然不是四大名将之中战功最卓著的,但是却是唯一一个善终的名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王翦听从秦始皇的命令。王翦在参军之后凭借着极强的军事能力很快成为了一个将军,在秦始皇即位的时候面对成蟜的叛乱时,王翦就听从秦始皇的命令控制住了成蟜,而在嫪毐叛乱的时候王翦依旧忠心于...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王翦善终,其他都因何而死?
因为王翦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的作战方式也和他人不同,所以能够善终。战国的四名大将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和廉颇这四个人若是论军事实力那么和打仗水平那是不分伯仲各有特色。不过四人中只有王翦得以善终因为他比较低调懂得进退。白起遭人嫉恨自刎而亡廉颇被人排挤死在他乡。对于白起和廉颇大家也不陌生,...
同为四大名将,为何王翦一人得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王翦为秦国名将,廉颇、李牧为赵国名将。这四位悍将均为了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却不同。可以说,只有王翦一人得善终。那么,为何只有王翦平安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呢?"人屠“白起的悲惨结局白起,一生几乎未尝败绩。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被任命为左庶长,就...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一人善终
战国时期,战争最为频繁,大部分被消灭齐、楚、燕、魏、汉、赵、秦各有矛盾和不和。这一时期,名将辈出,王翦白起、赵国的李牧廉颇四位名气最盛。战国四大名将分别被称为杀神白起、军神廉颇、兵神李牧和战神王翦。他们的封神一战你知道吗?不在战场冲杀的不算将,如吴起、孙膑、乐毅等。杀神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