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2 01: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1 22:58
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作手法: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昌耀。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1、虚实相生。诗人在实写景物的同时,又虚构了景物和人物,以景物为实,以人物为虚,虚实相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心理描写。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高海拔的雪山上,由于高原反应所带来的呕吐感,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又平凡的“我”。
3、对比衬托。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将实写的景物和虚构的人物、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以虚构人物衬托实写景物,使实写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又以实写景物衬托虚构人物,使虚构人物更加真实、感人。
4、象征手法。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雪峰比作一位高大的英雄,通过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5、拟人手法。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雪峰拟人化,通过描写雪峰的“在我头颅以上”、“在1890年左右”等词语,将雪峰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写作背景:
1、《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作者登山时所作,诗人登山前看到登山峰自然景观雄浑壮丽的气势,登顶后看到雪峰的另一面,在阳光照耀下,白雪与霞光交融,呈现出奇异的神光,诗人产生了奇妙的联想,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和浪漫的情感。
2、这首诗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中国正处在暂时困难时期,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看到自然景观,从而产生审美体验。
3、昌耀的早期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中国*运动和意识形态的压迫。
4、昌耀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在人生低谷,但他的精神却没有被压垮,反而变得更加坚韧。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