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时代法军的著名军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6: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2:08
拿破仑大军属下
第一军 军长:贝尔纳多特 达武(重建第一军后担任)(编制为三万左右)曾参加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之战
第二军 军长:马尔蒙 维克托(重建后担任) (编制为两万人) 曾参加乌尔姆之战,拉古萨之战
第三军 军长:达武 内依(重建之后担任) (编制为三万五千人)曾参加乌尔姆战役,玛丽亚米尔之战,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战役,艾劳会战,瓦格拉姆会战 第三军是法国最精锐的军团
第四军 军长:苏尔特 (编制为两万八千人)曾参加乌尔姆会战,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战役,艾劳会战,弗里德兰会战 之后进入西班牙与威灵顿指挥的英葡联军作战
第五军 军长:拉纳 马塞纳(拉纳卸任后继任) 麦克唐纳(重建后担任) (编制为两万三千人)曾参加奥斯特利茨战役,耶拿会战,普图斯克之战,海尔斯堡战役,参与了在西班牙对英葡作战
第六军 军长:内依 马尔蒙(重建后担任) (编制为两万一千人) 曾参加乌尔姆会战,奥斯特利茨会战,耶拿会战,弗里德兰战役,参与了在西班牙对英葡作战
第七军 军长:奥热罗 乌蒂诺(重建后担任) (编制为一万四千人) 曾参加乌尔姆会战,耶拿会战,艾劳会战担任主攻
第八军 军长:莫尔蒂埃 (编制不明) 曾参加弗里德兰战役 并入西班牙作战,参加了萨拉戈萨包围战,在苏尔特统一指挥下参加了阿尔佐比萨普之战和奥卡尼亚之战。
第九军资料暂缺
第十军 军长:勒费弗尔 (编制人数不明,主要为波兰人和萨克森人组成) 赢得但泽之战胜利
意大利军团:意大利军团是拿破仑发迹的军团,战斗力一直不弱。编制也基本保持在两万到三万左右。 军团总司令:拿破仑,马塞纳,布律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2:09
拿破仑时代的波兰军团是指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法*队中服役的众多波兰军事单位。在1795年波兰被第三次瓜分后,很多波兰人相信革M的法兰西以及他的盟友将会对波兰伸出援助之手。法国的敌人包括了波兰的三个瓜分者——普鲁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沙皇*。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原先的波兰陆军士兵、军官和志愿者向外国移民,其中很多前往了意大利(也正是因此,引出了一种说法,即“意大利的波兰军团”)和法国(并在那里加入了当地的法*队)。
来自波兰的的军事人员迅速飙升到了数千人。在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波兰军队初步成型了。拿破仑允许了波兰军队使用自己的*,并且由波兰军官担任指挥职务。自此广为人所知的“波兰军团”才被正式载入历史,其实质为一支法军指挥下的*军队。其中著名的领袖包括: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后波兰陆军骑兵大将——译者注)、卡罗•塔杜斯、约瑟夫•维比茨基(波兰国歌 《波兰没有灭亡》 的作者——译者注)以及安东尼•阿米尔卡•科辛斯基。
波兰军团在整个拿破仑战争中,几乎参与了所有战役。他们的汗水与鲜血洒在了从西印度群岛到意大利,甚至埃及的广褒大地上。当1807年,华沙大公国成立时,很多军团中的老兵组成了一支以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核心的公*队。1809年这支部队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凯旋而归。皇帝胜利的光环引领着波兰士兵们同法军一同战斗着,直到1812年侵俄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2:09
1806年拿破仑称帝时封了18位帝国元帅,马塞纳,达武,缪拉,拉纳,朱诺,奥热罗,贝尔纳多特,内依,苏尔特,贝尔蒂埃,贝提埃,马尔蒙等都是,这些人同时都封公爵。后来9年的战事中陆续又封了一些元帅,象麦克唐纳,乌迪诺,格鲁西等,总共有多少元帅我手边也没有立时可查的资料,不象纳粹26名元帅我睡觉都能倒背出来。大概总是20多位吧。
这些人中评家褒贬不一,大致获赞扬较多的总有达武,马塞纳,拉纳,缪拉。我个人欣赏达武,贝尔纳多特和马塞纳。我评判的标准是拿破仑不在的时候独立作战的能力和战绩。因为拿破仑是数百年不出的军事天才,法军将领大多数只要充分领会,积极执行他的意志就好打胜仗,拿破仑提拔将领也偏重听话型的。
达武是最能独当一面的。他30出头就受封元帅,是最年轻的法国元帅。最能体现他能力的是对普鲁士一战。奥斯特里茨“三帝会战”法军大胜之后,普鲁士对法宣战,拿破仑麾兵分进合击希望捕捉普军主力击破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主力所在,结果是拿破仑“大军团”主力在耶拿遭遇了普军前锋,误以为是普军主力,各军紧急收拢,从行进中投入战斗,痛快淋漓地吃掉对手,但法军中独独缺了达武的第三军。却原来达武行进途中遭遇了真正的普军主力和后卫5万人,不但普王御驾亲征,而且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和(后来最终击败拿破仑的)布吕赫尔都在。达武把自己的3个师1万5千人紧急展开,大战的结果不但没被普军吃掉,而且以一个军击败了普军全军,不伦瑞克公爵伤重而死。普军还盼前锋回援,结果听到的是前锋被拿破仑击溃的消息,立时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达武的军也伤亡过重无力追击,但拿破仑这时候已经闻报,立即全力以赴追击。这就是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结果是普鲁士一战崩溃,全境被法军占领,向法国投降,连布吕赫尔也在逃到北海边的什切青后作了法军俘虏。达武因这一战而被晋封为奥尔施泰特亲王。
1915年拿破仑复辟,达武没有随拿破仑出国作战而任巴黎留守。有评家认为没有带达武是拿破仑滑铁卢败因之一,如果那一战分出去的法军不是格鲁西带领而是达武的话,滑铁卢当天不会被布吕赫尔甩开,让布吕赫尔赶到战场汇合英国惠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了。说得有理,但我认为拿破仑的部署是有原因的——他上次战败退位就是因为后院起火,留守巴黎的将领投降,这次当然要选自己信任而且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大将留守后方。事实证明也对: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达武不轻易认输,威胁要继续战斗,最终通过谈判至少为法军将领争取到了日后保留地位和兵权的条件。
其次是马塞纳。他资格老,1800年前就是拿破仑麾下北意大利军团的师长(那时欧洲还没有发明军这一级编制,军团下面就是师)。拿破仑离开北意大利远征埃及后担任北意大利军团司令。但他没有拿破仑那样的天才,敌不过优势联军(何况联军由*老将苏沃洛夫指挥),处境困难。我说这也怪不了他,那种情况下除了拿破仑曾经打过胜仗外,换谁也不行。拿破仑从埃及回巴黎经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后组建“大军团”经略北意大利和奥地利,命令被围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坚守以牵制奥军主力,马塞纳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弹尽粮绝不得不向奥军投降,但那时拿破仑已经率组建好的“大军团”出其不意的越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奥军背后。所以说马塞纳的苦斗是拿破仑几个月后马伦哥大捷的基础。马塞纳后来封帅以后参加了拿破仑的各个胜仗,屡立战功。但1812年征俄的败仗没有参与,大概是退休了。
还有贝尔纳多特,他是个传奇人物,长期担任“大军团”第一军司令,打仗不一定明显强于其他元帅,但是个很有*头脑和战略头脑的人。他的妻子曾是拿破仑的*,所以深得拿破仑信任。但耶拿战役前(即达武出风头的那一仗),和达武因行军路线问题起了很大争执,受到拿破仑斥责,此后渐渐失宠。击败普鲁士以后,正好他的远亲瑞典国王驾崩没有子嗣,瑞典人选了他来作瑞典国王,他就去了。所以到今天瑞典王室还是他的后代。“在其位某其政”,他当了国王自然为瑞典人谋福利,瑞典是北欧强国,不愿意被拿破仑统治,他就保持中立,在拿破仑势力达到顶峰,远征*时也没有帮助法国。拿破仑征俄战败,全欧洲反拿破仑,他也加入反法联盟。这时候拿破仑困兽犹斗,虽然战略形势绝望,但打起战役来还是屡战屡胜,联军将领都怕和他交战。贝尔纳多特这时出了关键的一个策略:他建议联军尽量避免和拿破仑交战,而打击孤立的其他法军,甚至乘虚直捣巴黎。(这是他和法国前外长塔列朗联合提出的)。不要认为这个策略简单,要知道欧洲兵学不同于中国兵学,不重权谋而重力战,再加上那时崇尚骑士式正面冲突的社会风气,能想出这一条来着实需要*和战略的大智慧。结果这被证明是盟军胜利的关键,直接导致了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贝尔纳多特这个人谈不上忠,也不够君子,但是个很好的*家和战略家,不但能自保,还能为新的祖国谋福利,瑞典人实在是选对了国王。
还有缪拉值得一提,他是拿破仑的妹夫,论军中资格,战功,和地位,可以说是第一元帅。他长期担任“大军团”骑兵司令,是快速机动作战的行家,并被拿破仑封为那不勒斯国王。但他战略眼光不佳,常受拿破仑斥责。拿破仑复辟并最终失败时他处于观望状态,既没有到麾下效力,也没有加入反法同盟,想保住自己权位,但最后什么也没保住,丢了王位也丢了命。但我认为他指挥骑兵机动作战的战术才华还是很高的。
其他著名元帅内伊(第六军军长),苏尔特(第四军军长),拉纳(第五军军长)都是执行命令,忠诚勇敢型的,除了惊人的勇敢和骑士气概,没有太多独立战绩,我可以从军事的角度称为平庸。其实我个人从感情出发很欣赏拉纳,很多评家也把他和达武,马塞纳并列,我想这很可能和他壮烈的死有关:他是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率法军骑兵冲锋时被奥地利军队炮弹削断双腿,死在拿破仑怀里的。当时法军被奥军半渡而击,处境危急,那正是绝地*的时刻。经此次战役和稍后的瓦格拉姆战役,法军终于还是击败奥军,迫使奥地利又一次投降。顺便说一下,滑铁卢战役中一柱擎天的内伊元帅,结局是在波旁王朝复辟后被*决的。同是铁杆忠于拿破仑,达武和内伊的结局何其不同!
还有一位贝尔蒂埃元帅值得一提。他不是战将,长期担任拿破仑的参谋长,善于司令部的组织工作。后来普鲁士重整军备时,沙恩霍斯特是以他为蓝本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而普鲁士-德意志总参谋部是所有现代参谋部制度的典范。所以说贝尔蒂埃的工作通过普鲁士-德意志间接影响了所有现代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