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2 1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5 14:38
碳信用:减排交易的绿色桥梁碳信用,这个关键词象征着一种环保交易的新纪元,它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计量单位,起源于国际气候治理的两大支柱——《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它从最初的*性工具,发展成今日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分为国际、国家/区域和独立三个层次。
在国际层面,CDM和JI是两大主要平台,其中75%的碳信用源于工业与可再生能源的创新。这些机制由国际组织监管,比如CDM,其核心在于推动工业发展与绿色能源项目的结合,致力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国家碳信用,例如中国的CCER,是地方减排的代表。中国*通过国家层面的机制,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为绿色项目提供支持,如中国的风力发电项目,如内蒙古风电场,通过CDM参与到全球减排行动中。
独立机制,如全球领先的VCS,由气候组织等非*机构推动,其在自愿减排市场占据重要份额,2022年已占全球总量的58%。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森林保护、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亚洲、拉美和非洲等地的参与尤为活跃。碳信用的产生不仅包括避免碳排放的损失,还有通过自然封存和直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碳信用机制与碳交易、税制相结合,企业通过购买碳信用抵消其排放,如国际航空业的ICAO采用CORSIA。中国在自愿碳交易领域也迈出步伐,CCER市场的规范化交易使得企业能更灵活地实现“零碳”目标。然而,*调整会影响市场,如*的管理办法与欧盟对CER的接纳变化曾导致价格波动。
2017年CCER项目的受理暂停,至2023年生态环境部重启,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进入。企业使用CCER时,必须遵循配额抵消比例不超过5%和特定项目的准入要求。准入规则严格,如上海以外地区对项目类型的*,本地项目占比和水电项目之外的类型*。
甘肃新安风力发电厂的成功交易案例,展示了碳信用在实践中的潜力和价值。每一个绿色项目的碳信用交易,都是推动全球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