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3 09: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29
公元1335年,大元帝·国的子民们,日子变得愈加不好过了。
这一年在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中书右丞伯颜,把中书左丞唐其势干掉了。自此在元惠宗(顺帝)一朝,伯颜权·倾朝·野。
▲ 元末权臣伯颜。他专权时弊政很多,但最后背锅的却是元朝。
伯颜,原是拥戴元文宗上·位的功臣,只不过当时的头号功臣,即唐其势的父亲燕帖木儿还在,所以文宗一朝,伯颜还不算太出头。而随着燕帖木儿去世,文宗、宁宗、惠宗三朝更迭,伯颜的地位开始变得显赫起来。
虽然在秉政之初,伯颜做得看起来中规中矩:又是奏请勿夺农时,又是主张“停海内土木营造四年”;什么减赋免徭役,什么赈济贫饥,好像都很有样子。
但自从干掉唐其势大权·独揽之后,伯颜开始“专·权自恣,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渐有奸·谋。”
所谓“虐·害天·下”,以其推行的种种反对汉法的*尤甚。
比如,朝中有人奏请废除科举,伯颜说好啊,以“举子多以赃败”之名废了科举;
比如,禁止汉人、南人(南宋旧民)、高丽人持兵器,不得蓄养马匹;禁汉人、南人不得习学蒙古、色·目文字;
甚至,伯颜请求杀·光张、王、刘、李、赵这五个姓的汉·人,还好惠宗没有准许……
▲ 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剧照。“杀·光·五·姓·汉·人”成了小说《倚天屠龙记》的一个桥段。自世祖忽必烈建元以来,附会汉法还是反对汉法,元朝内廷一直吵个不停。但如伯颜这般反对汉法的,从未有之。伯颜的歪点子,不仅让帝·国的朝廷、社会空前撕裂,更是给后世留下话柄:看吧,当年元朝是如何如何。
权臣如此瞎搞,元朝内一批有识之士看不下去了。其中有个人,虽说是伯颜的侄子,却也对其所作所为难以苟同。表面上他还是谦恭地对待自己的叔叔,暗地里却忧虑着帝·国和家族的前途。
就这样,托克托被历史推向了元朝乱局的前台。
2
托克托,字大用,1314年生于官宦之家。其父马札儿台,是权臣伯颜的弟弟。少年时期的托克托不仅继承蒙古族尚武的优良传统,膂力过人,可挽弓一石;也求学于当时的名儒吴直方,法先人圣贤之道,“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1329年,16岁的托克托入朝觐·见元文宗。文宗见了他之后大赞道:“此子后必可大用。”
在伯父伯颜的荫庇下,自文宗朝起,年轻的托克托就开始担任一些官职,而伯颜也把这个侄子视作亲信。在与唐其势火并的时候,托克托亲率精锐与唐其势党羽接战,大破之,为伯颜夺·权立下汗马功劳,由此愈加得到伯颜的信赖和倚重。伯颜在惠宗朝独·揽·大·权后,托克托的地位也随之飞升。
▲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元朝最后一位统治中原的皇·帝
此时伯父权·倾·朝·野,自己也身居要职,照这个剧本写下去,托克托的未来应该一片光明才对。然而托克托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伯父的做法实在有些过火了。
倘若推行一系列反对汉法的*,得罪朝中一干汉法派的大臣,这尚可被容忍,但其气焰太盛,处处越权,“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杀无辜”,又将“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其势焰薰灼,以致“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惠宗对此芒刺在背,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昭然若揭。
在这种时局下,托克托对其父马札儿台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哪天天子震怒,那我们一族都会受到牵连。不如在这之前就做打算。”
然后又问计于自己的老师吴直方,吴直方说了:“古语有云,‘大义灭亲’。大夫只知忠于国家就好,哪还有其他的顾虑呢?”
托克托心里忧虑:“事不成奈何?”
吴直方回答说:“事不成那是天意,一死复何惜。就算是死了,也不失为忠义啊。”
托克托于是横下心来要扳倒伯父。暗中与惠宗密谋,找机会对伯颜下手。
开始的时候,伯颜并不知道自己的侄子已经反了水。直到有一次,伯颜上奏声称“汉人不可为廉访使”,企图进一步*汉人在朝中的权力。托克托听说这事儿后,便在吴直方的建议下提前与惠宗通气:“此祖宗法度,决不可废。”于是伯颜的图谋没有得逞。
事后伯颜知道原来是托克托在背后捣鬼,大为惊讶,于是又上奏惠宗说:
“托克托虽臣之子,其心专佑汉人,必当治之。”
惠宗自然是庇护托克托,不把伯颜的话当回事。
1340年,伯颜与太子出猎柳林。惠宗在托克托的策划下趁此机会,一面拱卫京师,一面下诏派人收夺了伯颜的权力,将其贬官出京。伯颜在外,其僚属见其失势,竟鸟兽散。一代权臣就这样从天上掉到地下,最终死在贬谪途中,成了后辈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