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民阅读,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7
高效的阅读要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
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
阅读中和阅读后要学会做做读书笔记:
阅读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阅读完之后:①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备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②针对一部分书,比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那种,我也会写一写读书感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5:17
遥想少年时期,互联网在我国还没全面普及,书本是大多数同学的"精神食粮"。随处可闻的朗朗书声,或时常看见"书呆子"深夜埋头苦读,读书学习氛围颇为壮观。然时过境迁,书本阅读如今逐渐被网络读物所代替,书籍这位朋友逐渐被淡忘,"越长大越孤单"的无奈成为现实写照,看的书少了,精神荒芜也严重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遗忘阅读是在"犯大错"。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书籍阅读量是一个占比很很重的硬性指标。我国的文明进程一直都在向前推进,但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多元化的价值引导和网络信息的冲击,很大一部分阻力来源于人们的阅读量在减少,对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熏陶不够,导致内心的不平静,浮躁、功利性、碎片化阅读,一知半解渗透在人们的认知中,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
而新生代的青少年,承载着复兴文化传承的使命,尤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的书便是走过的路,老一辈诸如60、70年代的人,知识承载量、文化素养以及社会阅历相对现代人高出许多,他们挑起了现代中国文明的建设和治理,推动我国发展进入崭新阶段。青少年作为后来者不仅要守好家业、还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任重道远,阅读无疑挑起重托的一条捷径,把书读厚再读薄,道路才会更宽更直,才能站在前辈先烈的肩上创新出彩。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一环,青少年阅读要正视几个存在的问题。处于"断乳期"的他们,心智没有成年人成熟,容易受到外物的干扰和低俗文化的侵袭,比如对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的推崇,对微博、微信"伪励志故事"的迷恋,对*信息和段子的猎奇等等,从而把大把的精力浪费,耗费了阅读时间和可能;加上如今学校学业负担重,大部分家长没有敦促孩子读书看书的习惯,部分青少年缺少了空闲时间和价值参考,导致无书可读或者读书无用。
在对待青少年阅读习惯这件事上,学校和家长都得"寓教于乐"。青少年的人生轨迹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靠的是激发兴趣和教育熏陶。寓教于阅读,通过培养阅读兴趣,引导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多爱读书,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强化人格修养和心灵净化,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能停留在课堂书本之上,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突显的时期,更不能把阅读当成考试进阶的工具。我们提倡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旨在让阅读成为国家文化文明标尺,让阅读的力量贯穿于我国发展的脉络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而不是要生产"书呆子"和"考霸"。具体到个体,就是要让他们活读书、善读书,逐渐"开窍"并贯通精神脉络,进而为实现未来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贡献正能量。
不管怎么说,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领航,青少年阅读提高,全民阅读的展望就更贴近,书香社会离我们的目标就越真实越清晰。青少年有必要从多元次世界回归到书本世界中去,勤读书、读好书、读实体书,去体会书海遨游的快乐和思想自由。学海无涯,入海方知其中苦乐滋味;多与书为伴,无穷的知识就是心灵最可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