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0 02:2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8:50
游泳教学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备受关注的教程,许多高校甚至将游泳成绩作为毕业评定内容。而在现实教学中,多数大学生在游泳学习初期时难以适应水中运动方式,同时由于游泳教学改变了陆地运作的有氧条件,更多的动作以仰泳和俯泳的方式进行,大学生难以适应水体多变的运动因素,如阻力和失衡状态,多数大学生因呛水而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愿意继续进行游泳学习。针对这一现状,高校体育教学需要针对大学生恐惧心理成因设置形式多样的游泳教学环节,放松情绪,解决大学生游泳恐惧心理问题,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一,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
(1) 不适应水中运动产生的紧张心理
由于大学生在以往运动经历中很少接触游泳运动,因此面对较为陌生的水中运动项目,难免会产生紧张心理。目前,高校配备游泳馆的水池较深,大学生下水后能感受到水体的压力及前进的阻力。区别于陆地有氧运动对身体协调配合的要求,游泳运动更注重大学生对阻力和水体浮力的充分运用。
(2) 难以平衡浮力,运动较吃力
水上运动区别于陆地运动,其受到水体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大学生在学习蛙泳时教师教授的基本动作节奏较快,对于技法不熟练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害怕在水中沉下去,四肢和手的摆动并不是向前推动的,而是向下拍打的,导致大学生在练习中由于节奏混乱,难以平衡浮力,造成身体失衡。另外,有些大学生因为不熟悉游泳馆的水温,贸然下水导致肌肉紧张。此时就会加剧大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其难以控制身体的运动频次和方向,导致在做蹬夹水动作时更像是蝶泳般拍击水面,溅起大量水花,对大学生体能不仅造成大量消耗,也不利于大学生游泳技巧的有效提升。
二, 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恐惧心理的应对措施
(1)借助趣味活动,克服恐惧心理
在高校游泳实践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游戏活动,让大学生暂时放下对水的恐惧心理,通过游戏环节为游泳过程中所需要的水上各种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复杂的过程进行游戏化分解,也能降低大学生练习的难度,减少大学生在游泳课程中意外的发生。
(2)加强水中安全防护,开展水性训练
多数大学生在游泳课程中都害怕呛水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援,因此在下水过程中常会犹豫不决,心情过度紧张,导致肌肉紧绷,反而不利于正常游泳学习,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游泳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可以加强安全防护。例如,初期学习游泳时,可以让大学生佩戴救生圈,同时教师在身边指导其动作,发生各种意外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帮助大学生脱离困境,这样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大学生更加自信地进行游泳练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8:56
这些学生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指导,他们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而且也因为自己不熟悉游泳就会非常的害怕,这个时候一定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也要加强引导,老师也要在旁边看着。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8:51
是因为不了解,比较害怕,担心出现危险,最好的办法是给予对方安全感,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8:54
一方面是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游泳,缺乏游泳的技术,害怕在游泳过程中受到身体的伤害,其次一些学生对游泳缺乏兴趣,也会造成他们的恐惧心理,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游泳接力安全感,其次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帮学生获得一些游泳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践课程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措施,其次要循序渐进先做一些简单的游泳教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8:54
可能是水下比较恐惧,呼吸困难
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来,熟悉了水性,可以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