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7 19: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23:53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这八位散文大牛。他们因什么而得名呢?肯定是写散文牛而得名了。但为什么是“八大家”而不是“七大家”或“九大家”呢?又为什么这“八大家”里偏偏是他们这八个,不是其他人呢?
这八大家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后六位是宋代。为何李白、杜甫无法进唐宋八大家,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早就知道了的,因为这次评的是散文而不是诗歌,所以严格地说它应该叫“唐宋散文八大家”。
明代文人朱右在《八先生文集》中,首次使用“八大家”的说法,此后大家便默认“八大家”为以下8位文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当年朱右并没有明确对这八大家进行排名,但是后世在提到这八大家时,却有不成文的习惯。
多数人都把韩愈排在榜首,柳宗元次之。这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二位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二人又与欧阳修和苏轼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次,都习惯把曾巩放在末尾。事实上,对于曾巩为何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很多人一直有疑问,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个凑数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个人觉得不可能。虽然唐宋散文家不如诗人多,但也不可能连8个人都选不出来,要知道连范仲淹都不曾入选。而且自从唐宋八大家在明初被提出来后,对于曾巩的入选,明代爱提出质疑的文评家杨慎等人都没有提出质疑。
他是古文运动的骨干,他主张写文章应该“先道后文,文道结合”,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其次,他的诗文虽名气不大,但其散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称道。曾巩的散文题材范围很广,包括了寺院记和学记类、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这是当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茅坤很反感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为了与之叫板,他专门选辑了韩、柳、欧阳、三苏、曾巩和王安石这八个人的文章共164卷,纂成《唐宋八大家文钞》,极力鼓吹和宣扬这八人文章深得“六经”之精髓者。
所以从一开始不选范仲淹,而选曾巩和苏洵,其实很有可能只是朱右的个人喜好问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文人唐顺之在编写《文编》时,也用了朱右的说法,这就说明当时大家是同意朱右的看法的。而后,到了明末及清代这一说法也没有被打破,就再次印证了八大家这个评法是深得人心的。
其实就是曾巩和好友拉拉家常,又讨论了一下自己工作的日常。但从文字上来看,却充分体现了他以文写实的风格。文中基本上所有的字眼,都落到了实处,古朴自然,确实是文中佳品。
而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篇《局事帖》也确实是写得可圈可点。帖中的小字笔画劲挺,这字形和雕版印刷印出来也差不多。喜欢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诗仙李白也有帖存世,名为《上阳台帖》,现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23:53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这八位散文大牛。他们因什么而得名呢?肯定是写散文牛而得名了。但为什么是“八大家”而不是“七大家”或“九大家”呢?又为什么这“八大家”里偏偏是他们这八个,不是其他人呢?
这八大家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后六位是宋代。为何李白、杜甫无法进唐宋八大家,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早就知道了的,因为这次评的是散文而不是诗歌,所以严格地说它应该叫“唐宋散文八大家”。
明代文人朱右在《八先生文集》中,首次使用“八大家”的说法,此后大家便默认“八大家”为以下8位文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当年朱右并没有明确对这八大家进行排名,但是后世在提到这八大家时,却有不成文的习惯。
多数人都把韩愈排在榜首,柳宗元次之。这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二位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二人又与欧阳修和苏轼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次,都习惯把曾巩放在末尾。事实上,对于曾巩为何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很多人一直有疑问,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个凑数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个人觉得不可能。虽然唐宋散文家不如诗人多,但也不可能连8个人都选不出来,要知道连范仲淹都不曾入选。而且自从唐宋八大家在明初被提出来后,对于曾巩的入选,明代爱提出质疑的文评家杨慎等人都没有提出质疑。
他是古文运动的骨干,他主张写文章应该“先道后文,文道结合”,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其次,他的诗文虽名气不大,但其散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称道。曾巩的散文题材范围很广,包括了寺院记和学记类、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这是当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茅坤很反感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为了与之叫板,他专门选辑了韩、柳、欧阳、三苏、曾巩和王安石这八个人的文章共164卷,纂成《唐宋八大家文钞》,极力鼓吹和宣扬这八人文章深得“六经”之精髓者。
所以从一开始不选范仲淹,而选曾巩和苏洵,其实很有可能只是朱右的个人喜好问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文人唐顺之在编写《文编》时,也用了朱右的说法,这就说明当时大家是同意朱右的看法的。而后,到了明末及清代这一说法也没有被打破,就再次印证了八大家这个评法是深得人心的。
其实就是曾巩和好友拉拉家常,又讨论了一下自己工作的日常。但从文字上来看,却充分体现了他以文写实的风格。文中基本上所有的字眼,都落到了实处,古朴自然,确实是文中佳品。
而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篇《局事帖》也确实是写得可圈可点。帖中的小字笔画劲挺,这字形和雕版印刷印出来也差不多。喜欢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诗仙李白也有帖存世,名为《上阳台帖》,现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1 23:53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这八位散文大牛。他们因什么而得名呢?肯定是写散文牛而得名了。但为什么是“八大家”而不是“七大家”或“九大家”呢?又为什么这“八大家”里偏偏是他们这八个,不是其他人呢?
这八大家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后六位是宋代。为何李白、杜甫无法进唐宋八大家,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早就知道了的,因为这次评的是散文而不是诗歌,所以严格地说它应该叫“唐宋散文八大家”。
明代文人朱右在《八先生文集》中,首次使用“八大家”的说法,此后大家便默认“八大家”为以下8位文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当年朱右并没有明确对这八大家进行排名,但是后世在提到这八大家时,却有不成文的习惯。
多数人都把韩愈排在榜首,柳宗元次之。这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二位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二人又与欧阳修和苏轼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次,都习惯把曾巩放在末尾。事实上,对于曾巩为何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很多人一直有疑问,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个凑数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个人觉得不可能。虽然唐宋散文家不如诗人多,但也不可能连8个人都选不出来,要知道连范仲淹都不曾入选。而且自从唐宋八大家在明初被提出来后,对于曾巩的入选,明代爱提出质疑的文评家杨慎等人都没有提出质疑。
他是古文运动的骨干,他主张写文章应该“先道后文,文道结合”,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其次,他的诗文虽名气不大,但其散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称道。曾巩的散文题材范围很广,包括了寺院记和学记类、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这是当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茅坤很反感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为了与之叫板,他专门选辑了韩、柳、欧阳、三苏、曾巩和王安石这八个人的文章共164卷,纂成《唐宋八大家文钞》,极力鼓吹和宣扬这八人文章深得“六经”之精髓者。
所以从一开始不选范仲淹,而选曾巩和苏洵,其实很有可能只是朱右的个人喜好问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文人唐顺之在编写《文编》时,也用了朱右的说法,这就说明当时大家是同意朱右的看法的。而后,到了明末及清代这一说法也没有被打破,就再次印证了八大家这个评法是深得人心的。
其实就是曾巩和好友拉拉家常,又讨论了一下自己工作的日常。但从文字上来看,却充分体现了他以文写实的风格。文中基本上所有的字眼,都落到了实处,古朴自然,确实是文中佳品。
而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篇《局事帖》也确实是写得可圈可点。帖中的小字笔画劲挺,这字形和雕版印刷印出来也差不多。喜欢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诗仙李白也有帖存世,名为《上阳台帖》,现藏在故宫博物院中。